打开APP

人工模拟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光合磷酸化是自然界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根本上决定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变,也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化学合成与能量转化的基础。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合酶)催化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效率是评价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参数。近年来,借助天然ATP合酶的生物活性,构建能进行体外催化生成ATP的超分子组装体系,成为化学、材料与生物科学领域交叉研究的热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

2019-02-09

神州医疗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新证据的涌现速度指数级增长,临床路径的更新和规范化临床指南的应用对临床医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当前,计算机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医学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愈发得到重视,电子病历的完善以及医学大数据的产生,云计算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变得可行。理想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CDSS)可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

2019-02-02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衰老肌肉会逐渐变硬?

2019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许多老年人发现他们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自由行动。他们将自己的动作形容为僵硬或受限制。特别是在早上起床或长时间坐下后会有僵硬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最终会随着运动而缓解,但它毕竟是一个麻烦。造成骨骼与肌肉僵化的原因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关节和肌肉往往会变弱。感觉僵硬的动作通常是我们对执行日常任务所需的增加的努力的感知。其次,许多老年人患有与衰老相关的

2019-01-15

Cell Rep:肌肉干细胞也能够驱动癌症的发生?

2019年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人有时会发展出一种罕见的肌肉癌,称为横纹肌肉瘤,这是由于肌细胞不断努力重建受损组织导致的。然而,人们对这种癌症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因此阻碍了癌症风险预测、治疗或检测的发展。现在,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SBP)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肌肉干细胞可能会导致DMD期间发生的横纹肌肉瘤,并

2019-01-16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人类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多项领域的研究,当然了他们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1】Com Biol Med:人工智能帮助治疗糖尿病引发的眼疾doi:10.1016/j.compbiomed.2018.10.031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已经使用人工智能诊断早期阶段的糖尿病引发的失明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丧

2019-01-15

人工智能技术可助高效诊断眼疾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普通验光设备生成的视网膜图像,可高效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准确率达9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在于糖尿病造成的高糖毒性反应引起眼部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发生变化,在早期阶段确诊该病对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科研人员组成团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

2019-01-11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利用多股数据流和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流感的暴发和传播

2019年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会随着人们四处走动而迅速传播,因此这就使得追踪并且预测流感传播活动成为了科学家们的一大挑战;美国CDC会实时监测美国流感样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这些信息可能要比实际时间滞后大约两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将两种预测方法同机器学习技术(

2019-01-16

Comput Biol Med:人工智能帮助治疗糖尿病引发的眼疾

2019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已经使用人工智能诊断早期阶段的糖尿病引发的失明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到2030年将有1.91亿人受到影响。在疾病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可能已经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对患者保持多少视力产生显着影响。(图片来源:RMIT 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图像处理算法,可以

2019-01-09

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启动

 12月29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主持的2018年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资助项目——“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珠江新城院区)正式启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班晓娟、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王卫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亚非眼科学会主席吴乐正、中山大学科研

2019-01-03

2018年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里发生了这些大事

 回顾2018年,有哪些文章最受读者朋友们欢迎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一进行盘点。机器学习模型有望提前五年预测白血病一个由来自全球多家科研机构的白血病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血液检测和机器学习技术,来预测健康个体是否有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风险,这项研究发表在了《自然》上,有望最多提前五年对白血病进行预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进展迅速、危及生命的血液肿瘤,可以影响所有

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