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科学家设计出应用于血液中凝血酶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传感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
Nature:科学家构建基因表达调控DNA序列进化和适应度景观研究框架
顺式作用元件是位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非编码DNA序列。这些顺式作用元件的突变可能影响与基因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进而改变生物表型和适应度景观。一个完整的适应度景观由一个适应度函数定义,该函数将序列空间中的每个序列映射到其相关的适应度。但调控DNA序列与适应度建立的映射关系很难可靠地推广到整个序列空间,因此构建完全的适应度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出新型超高灵敏度新冠检测设备
当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会在呼吸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采集自个体口咽或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可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是目前世界上检测新冠病毒的标准方法,但结果返回通常需要至少几个小时。由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毒株导致病例呈指数级激增,一些国家在面对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时压力骤增。因
Nature子刊:海底微生物是如何在120度的高温下生存的?
地表以下的海洋沉积物被认为蕴含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微生物。之前有一支考察队钻取了南海海槽俯冲带的沉积物岩芯,为的是研究这种生境中存在哪些极端生命。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这里最深处的沉积物温度高达120°C,但仍有一个很小的微生物种群生机盎然,不过,这些生物的生存机制并不清楚。2022年1月2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研究人员发表抗体亲和力体内定向进化系统“EASINESS”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的抗体亲和力体内定向进化系统“EASINESS”,可以在一周内将目标抗体亲和力提升1-2个数量级,且无需复杂的机械装置与人工操作。该研究基于一种易错DNA聚合酶I选择性地突变ColE1质粒实现体内抗体突变库的构建,以及来自mDHFR分裂片段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选择系统实现对突变库的筛选。本研
NEJM:临床试验表明易于服用的度鲁特韦能更好地抑制儿童体内的HIV病毒
根据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全球临床试验,一种一天一次的基于度鲁特韦(dolutegravir)的抗逆转录病毒(ART)药物,成本低且易于儿童服用,在抑制HIV方面也比标准疗法(即非基于度鲁特韦的ART药物)更有效。
The Plant Cell:揭示被子植物自交不亲和性起源、丢失和重获的高度动态进化机制
现存被子植物中,约40%具有自交不亲和性(SI)。SI是一种正常可育的雌雄同花被子植物自花授粉后不能产生合子的现象。被子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受到起伏不定的来自自交或异交的选择压力,其SI也会发生频繁的丢失和重获。在真双子叶植物中,目前共发现四类不同分子机制的SI,包括常见于车前科、茄科、蔷薇科和芸香科的1类、十字花科的2类、罂粟科的3类和报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