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上海科技大学钱学骏团队开发多模态AI模型,实现多层级乳腺癌风险预测
研究团队构建的BMU-Net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层级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工具,旨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Breast Cancer Res:科学家揭示开发新型乳腺癌疗法的潜在靶点
本文研究揭示了TRPS1在乳腺组织内与机械转导内在相关的管腔祖细胞中的重要功能,其或许能为揭示TRPS1的致癌功能提供新的见解,因为管腔祖细胞或许是很多乳腺癌类型发生的起源细胞。
《JAMA·肿瘤学》:哈佛团队发现,携带种系遗传变异的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次乳腺癌的风险飙升427%!
这项研究强调,遗传学检测对于40岁及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很重要,可以确定未来发生第二原发乳腺癌的风险。
Cell:科学家识别出与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相关的数千种新型基因突变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情况,而是存在于基于遗传改变如何影响蛋白质功能的范围内。
Nature:月经周期中的乳腺组织重塑竟能影响突变细胞的扩散,或成乳腺癌发展的潜在推手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每个月经周期的进展,突变克隆有可能变得更大并在乳腺组织内广泛扩散。这意味着月经周期越长,突变细胞扩散的机会就越大,从而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
Gene Expression:综述文章解读非编码RNAs如何通过Notch信号通路来影响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
这篇综述文章中,研究人员讨论并阐明了miRNAs、lncRNAs和circRNAs影响Notch信号通路从而导致乳腺癌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Nat Cell Biol | 表观因子KMT2C/D突变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的新机制
本研究阐明了KMT2C/D突变导致的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变化,通过KDM6A间接影响MMP3的表达,从而诱导TNBC远端转移的分子机制。
NSMB:张思聪/Robert Roeder揭示BET抑制剂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疗效有限的原因
该研究发现对理解ER驱动的基因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揭示BET蛋白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没有BD结构域参与下的关键功能,也为未来开发新型抗癌疗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维迪西妥单抗乳腺癌研究发表于肿瘤学顶刊《癌症研究》(Cancer Communications)
研究包括I期和Ib期两项汇总分析(C001、C003),C001纳入了24例HER2过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C003纳入了46例HER2过表达和66例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
Brief Bioinform:利用基因组测序和AI分析或能揭示隐藏在乳腺癌发病背后的特殊遗传标志物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性的分析方法专门用来分析有乳腺癌发病史的家庭个体机体的遗传突变,这种方法结合了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和对蛋白质结构的详细分析,旨在调查罕见的遗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