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多形态微生物组被列为癌症的新标志物,促进了人类对癌症认知的重大突破。肿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2023-09-26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重组微小RNA作为抗代谢剂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癌症

肺癌是癌症最常见的类型,它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总和。超过85%的肺癌病例被定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癌症(NSCLC),大多数患者通常患有晚期疾病或并发症。

2023-10-19

JTO:赫捷团队破解肺癌脑转移免疫逃逸之谜!

赫捷团队的这个研究系统的研究了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揭示了脑转移免疫逃逸的潜在机制,为将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3-09-26

超1600万人的研究数据表明,每周总运动量大与患肝癌、胃癌、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有关

李单青/邱海波/杜志成团队的这项研究表明,每周高水平的运动量与乳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肺癌这五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

2023-10-30

俞卫锋、狄文教授分获第五届和第六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近日,2023年世界华人医师年会上传来喜讯,我院俞卫锋、狄文教授分别获得第五和第六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2023-10-07

《癌细胞》: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团队首次证实,瘤内真菌可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肺癌进展

研究人员在92名肺腺癌患者队列中证实,聚多曲霉的富集与MDSCs、调节性T细胞和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呈正相关,且聚多曲霉的富集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2023-10-16

吴一龙团队首次发现,放疗期间ctDNA持续阴性的肺癌患者或已实现临床治愈

吴一龙团队在著名期刊《癌细胞》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1]。他们发现,

2023-10-11

全球首个早期肺癌头对头对比分子残留病灶检测策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最近的研究一致观察到,手术后MRD的存在与较短的无病生存期(DFS)密切相关(标志性风险比[HR]: 3.95 - 14.8;纵向HR: 8.55-50)。

2023-10-05

世界第二例猪心脏的人类活体移植成功,患者状况良好,去年首例移植患者存活2个月

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导致世界首例猪心脏异种移植人类患者死亡的病因,从中吸取到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将更好地为未来的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信息和依据。

2023-09-27

乘风而上,大有可为, 2023年世界数字疗法大会圆满落幕!

2023年8月26日,由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主办,重庆动脉橙科技有限公司、海南蛋黄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字疗法专委会、英国商业贸易部、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支持,阿斯利康投资(中国)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