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孙疏影团队揭示核斑功能紊乱导致C9ORF72-FTD/ALS的病理机制
这项研究利用iPSC来源的人神经细胞、动物模型和患者脑组织样品,首次发现在C9ORF72-FTD/ALS中,(GGGGCC)n RNA和poly-GR共同导致核斑功能紊乱的病理机制。
Nature子刊:粘着斑激酶-YAP信号轴驱动肺癌耐药周细胞和残留病变
这项研究强调了靶向FAK-YAP/TEAD通路的潜力,这阻碍了目前癌基因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它还强调了癌细胞中FAK-YAP信号与TME之间生物交流的重要性。
Mol Cell:何康敏/方晓红合作揭示黏着斑调控PI3K-PI(3,4,5)P3-AKT信号时空激活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开发和利用多种脂质研究的新方法,发现了黏着斑作为信号中心,激活并调控PI3K-PI(3,4,5)P3-AKT信号通路。
西北牡丹色斑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花瓣上呈现的色斑或条纹图案被称为呈色模式。不同科属物种的呈色模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花瓣特异的呈色模式在植物有性生殖、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赋予园艺作物极高的观赏价值。西北牡丹品种群的
Science Advances:研究提出维持表达斑图稳态的跷跷板模型
该研究不仅解答了叶片和花原基中近-远轴面基因的维持机制,还从理论上提出了发育斑图稳态维持的新模式:上游因子同时激活相互拮抗的基因表达可以形成稳定的发育模式。
南海所首次完成斑节对虾单细胞基因图谱构建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运东博士等人成功完成斑节对虾单细胞测序,构建了首个斑节对虾单细胞基因图谱,为对虾抗逆机制的遗传解析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解析斑鳖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适应性进化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斑鳖与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亲缘关系密切,然而在54.4百万年前开始分道扬镳。种群历史分析表明斑鳖的有效群体在历史上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与其遗传杂合度和遗传多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课题组题为“Increasing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in rice by editing the promoter of susceptibility gene OsSULRT3;6”的研究简报。该研究利
全球首款COVID-19干血斑检测法获FDA紧急使用特权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授予Symbiotica旗下自主研发产品“COVID-19自选抗体测试系统”紧急使用授权(EUA)。这是全球首款被授予EUA的家用COVID-19抗体手指干血斑(DBS)检测法。据了解,干血斑(DBS)检测主要通过手指或脚跟收集样本,无需静脉穿刺,采集后的样品可以在室温下储存,并且很容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