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蠕虫的“秘密武器”?J Extracell Vesicles:肠道蠕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或有望治疗人类炎性肠病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后发现,肠道蠕虫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或能帮助治疗炎性肠病(IBD),炎性肠病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一种疾病。
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合作发表Immunity封面论文,揭示肠道神经-ILC2的双向通讯抑制了抗蠕虫免疫反应
该研究揭示了在蠕虫感染过程中,2 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产生的 IL-13 会使肠道内在神经元(iEN)发生活化,上调 β-CGRP 的表达,从而抑制 ILC2 介导的抗蠕虫免疫反应。
王皓毅团队发现这种抗寄生虫药物能够提高CAR-T抗癌活性
该研究建立了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功能低下的CAR-T细胞模型,发现已获得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米替福新(miltefosine)通过改善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能力来恢复耗竭T细胞受损的抗肿瘤功能。
Sci Immunol:蠕虫或能利用一种特殊的分子策略来躲避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蠕虫或能利用一种无处不在的代谢酶类来表观遗传学靶向作用2型巨噬细胞的激活并建立慢性感染。
Cell:于菲菲/谢旗/李家洋团队发现作物抵抗寄生的关键基因,为提高粮食安全带来新思路
这项研究为禾本科作物中独脚金内酯向根际的转运输出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见解,并进一步证明了这可能是在作物育种中平衡抗独脚金寄生能力与提升作物产量的潜在有效靶点。
Sci Immunol:科学家揭示在寄生虫感染期间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所诱导的IL-4能驱动CD22反向抑制的TVM细胞的扩张和激活。
这个寄生虫化身肠道健康新盟友?Cell:人芽囊原虫与心血管健康及体脂指标之间存在正向联系
来自特伦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来自全球超过5万名个体进行分析后发现,人芽囊原虫携带者或许与机体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和体脂减少指标有关。
J Adv Res:新型硫代氨基脲和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驱寄生虫活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II-1在所有测试模型中都表现出体外驱虫活性。此外,计算机研究表明,活性最高的化合物II-1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SDH酶的作用模式。
《细胞》:寄生虫,但很健康?!32国5万余人分析显示,携带芽囊原虫竟与更健康的饮食和更好的心脏代谢特征有关
芽囊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生物,有多种不同亚型(ST),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更高,可达100%。根据2000年的数据,美国感染率约为23%。
植物寄生线虫多倍体基因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鉴定了根结线虫中的一种新型的端粒结构,解析了异源多倍体线虫的网状进化途径,揭示了其通过未减数配子与单倍体配子杂交的多倍体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