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蠕虫的“秘密武器”?J Extracell Vesicles:肠道蠕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或有望治疗人类炎性肠病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2-20 10:25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后发现,肠道蠕虫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或能帮助治疗炎性肠病(IBD),炎性肠病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一种疾病。
寄生蠕虫(parasitic helminths)能分泌细胞外囊泡(EVs,extracellular vesicles),这些小“信使”进入宿主组织后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然而,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的谜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题为“Helmint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opt host monocytes to drive T cell anerg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肠道蠕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可能成为治疗炎性肠病(IBD)的新希望。
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深入研究发现,猪蛔虫(Ascaris suum)分泌的细胞外囊泡能够显著降低患有结肠炎的小鼠体内的炎症水平。这项研究为开发治疗人类炎性肠病的新型疗法奠定了基础。研究者Sharifpour解释道:“我们在多次体外实验中发现,猪蛔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通过靶向作用特定的血细胞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对大约130只诱导产生结肠炎的小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惊喜地发现,这些小鼠的炎症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和缓解。有趣的是,虽然一些药物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表现出色,但在动物或人体内却未必有效。这次,研究人员不仅在细胞培养物中取得了良好结果,也在小鼠体内观察到了积极效果。
猪蛔虫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能被单核细胞吸收并内化
研究进一步指出,猪蛔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会被单核细胞吸收并内化。尽管这是预期的结果,但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计划继续探索这些影响背后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调查细胞外囊泡的合成过程。最终目标是制造出半合成的细胞外囊泡,用于治疗人类炎性肠病和其他慢性炎症疾病,如关节炎和2型糖尿病。
与化学药物不同,细胞外囊泡完全自然产生且并非侵入性。如果能够对其进行调节,或许就不会出现任何不利影响。这类疗法完全源自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最后,研究人员强调,猪蛔虫产生的细胞外囊泡不仅能影响机体循环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保护机体抵御肠道炎症。这表明,进一步研究异常免疫反应驱动的炎症疾病的潜力巨大。然而,细胞外囊泡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研究,并需仔细考虑伦理影响。(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Anne Borup,Mohammad Farouq Sharifpour,Litten S. Rossen, et al. Helmint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opt host monocytes to drive T cell anergy,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25). DOI:10.1002/jev2.7002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https://cdn1.bioon.com/images/qcod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