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咪唑丙酸有望作为人类动脉粥硬化的新型驱动因素与潜在治疗靶点

本文研究揭示了咪唑丙酸作为一种新的动脉粥样硬化驱动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这一发现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开发针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新型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2025-07-19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水杨酸的新型小分子减肥药,减重效果直逼GLP-1受体激动剂

SANA具有颇大的减重/改善代谢功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同类首创小分子药物。其他它的后续临床试验结果。

2025-06-19

意大利学者研究发现,嗅觉受体等化学感受器,对巨噬细胞转变为促癌表型至关重要

嗅觉受体与犁鼻器受体两类化学感受器,是巨噬细胞在多种实体瘤中接触癌细胞后,转变为促癌的免疫抑制表型的关键。

2025-07-19

全球首个临床研究发现,停药后复发风险与药物D2受体亲和力有关,与减药速度无关

这是第一项讨论抗精神病药物减量速度和D2受体亲和力,与精神病复发风险和复发时间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精神病药物的D2受体亲和力与复发风险有关,而减量速度与复发风险无关。

2025-06-13

PNAS:揭示前列腺素D2受体DP2的分子机制

在该研究中,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解析了三种DP2-Gi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PGD2与吲哚美辛在DP2上的不同结合模式,为理解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提供了关键见解。

2025-01-01

乔治·丘奇团队利用多重基因编辑,创造出猛犸象一的长毛鼠,计划2028年复活猛犸象

猛犸象,是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其中体型最大的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 12 吨,是其现存近亲亚洲象的 3 倍。

2025-03-06

中国创新药国际化,需要什么的CRO引擎?

在当前创新药行业复苏历程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创新药出海国际化势不可挡的潮流,尤其中国创新药BD出海达成众多重磅交易。

2024-12-21

Int Immunopharmacol:芳烃受体激活促肥大细胞自噬,开启面部痘痘治疗新路径

研究表明,在模拟玫瑰痤疮的实验中,LL-37使肥大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和脱颗粒标记物表达上升,AhR激动剂tapinarof可降低其表达,且能增强自噬,自噬调节剂也证实了自噬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2025-01-24

盘点12种GLP-1受体激动剂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

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相比安慰剂分别能够在26、68周和72周内减重5.8%、13.9%和17.8%,另外9种在研药物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减重效果。

2025-01-30

iScience:工程病毒颗粒在类器官中“出手”,成功将囊性纤维化关键突变G542X转为G542R

研究利用工程病毒样颗粒递送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在患者来源的肠道类器官中,将囊性纤维化致病突变G542X编辑为G542R,恢复了部分CFTR功能,为该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