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仿生催化合成四环色烯缩酮类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灿与研究员刘等在仿生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模仿四环色烯缩酮的生物合成路径,发展了金-钪双金属协同手性催化原位生成邻位亚甲基醌(o-QMs)和色烯中间体的过程,实现了四环色烯缩酮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四环色烯缩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结构中并具有突出的抗
中山医学院丁俊军教授团队系统绘制相分离溶解与重建过程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图谱
细胞内广泛存在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现象,成千上万的蛋白或核酸分子在复杂的细胞内部形成一个一个无膜“隔间”,就像油滴在水中一样,彼此互不干扰地参与细胞内如转录调控、应激、蛋白质质量控制、DNA复制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1,6-己二醇(1,6-HD)是一种能够使得相分离液滴溶解的化学小分子,它是目前唯一的能同时破坏多种相的工具,所以非常有
Stem Cell Rep:携带APOE4的人类星形胶质细胞或能过度供应胆固醇从而促进神经元脂筏结构的扩张及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来自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阿尔兹海默病疾病模型中,从星形胶质细胞到神经元中的胆固醇供应水平会升高,这就表明,在寻找治疗这种毁灭性的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案时,研究人员或许需要深入探索如何调节大脑中的胆固醇水平。
Science子刊:顺铂和CSF1R抗体的组合使用可提高免疫疗法对肺癌的治疗效果
2021年8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疗法,通常与化疗相结合,但对患者的好处仍然很小。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在治疗肺癌时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
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MGF505-7R基因与病毒致病力相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多基因家族蛋白pMGF505-7R与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力相关,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策略,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探索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据翁长江介绍,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
研究发现人源甲状旁腺激素受体2复合物三维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杨德华团队、徐华强/赵丽华团队携手蒋华良/程曦团队,在PNAS上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Molecular insights into differentiated ligand recognition of th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2。这篇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J.
有机-金属杂化体对核酸四链体-双链杂化体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开发出在单细胞中识别染色质类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结构的算法
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以特定的形式高度折叠在细胞核中,这一高级结构即三维基因组学,对细胞核内的诸多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3C),尤其是高通量技术(Hi-C,ChIA-PET)的发展推动了三维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包括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染色质环等一系列层次化的结构特征。近年来,单细胞水平下的Hi-C研究成为三维
中国家驴遗传结构和体型大小受选择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动物基因组与基因功能研究团队在中国家驴遗传结构和体型大小受选择信号领域取得进展,在《Journal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Genetic Architectur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