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C Plant Biology: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自然杂交(natural hybridization)是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的两个物种之间成功交配的现象。自然杂交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据统计被子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发生过杂交或基因渐渗。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探究自然杂交区内种群遗传结构与生殖隔离机制,有助于阐释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适应性进化机

2021-11-22

美国FDA授予阿斯利康Lokelma(硅酸锆钠散)快速通道资格:降低慢性透析患者心血管结局!

Lokelma是一种新型口服降钾药物,已在中国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高钾血症。

2021-11-18

康乃德生物医药IL-4Rα单抗CBP-201治疗特应性皮炎(AD)全球2期试验获得成功!

CBP-201与赛诺菲/再生元重磅生物药Dupixent(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具有相同的靶点,但结合区域不同。

2021-11-20

IGF-1R靶向单抗Tepezza真实世界依从性分析:超过90%患者完成治疗!

Tepezza是唯一被批准治疗TED的药物,将改变临床治疗范式。

2021-11-15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2021-11-19

Science子刊:解析出HIV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开发出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的新技术,解析出HIV衣壳单独存在时和与宿主因子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他们还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获得的信息建立了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他们认为这可能作为开发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的蓝图。

2021-11-20

Science:解析出人脑细胞受体GPR158的三维结构图,有助于开发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超冷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低温电镜)以大约十亿分之一米的分辨率解析出一种名为GPR158的不寻常的脑细胞受体及其与一组介导其活性的蛋白结合在一起时的原子结构图。

2021-11-20

The Innovation:研究解析处于复杂生物环境中的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在The Innovation上在线发表题为Determining structures in a native environment using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继2018年开发的分块重构算法

2021-11-09

需要其START结构域与磷脂酰丝氨酸、PLCD1和小泡蛋白-1的共同作用!

近段时间Beatriz Sanchez-Solana教授及其团队针对DLC1基因开展了相关研究,以探索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2021-11-14

勃林格殷格翰IL-36R阻断剂spesolimab在欧盟申请上市: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

spesolimab可靶向阻断IL-36R的激活,在清除脓疱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