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携带IDH1R132H的胶质瘤对免疫刺激疗法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胶质瘤中发生的一种将单个氨基酸从精氨酸转化为组氨酸的IDH1突变(R132H)引发了一系列变化,结果是使它们对免疫刺激疗法敏感,否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治疗抗性的。这一发现可能对所有胶质瘤患者具有更广泛的治疗意义。
Mol cancer: CUX1环状RNA编码的p113亚型通过促进ZRF1/ BRD4反式激活推动肿瘤进展
代谢重编程维持神经母细胞瘤 (NB) 的肿瘤发生和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而潜在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仍然难以捉摸。
眼科消费结构升级,佳能打印助力高端医疗服务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青少年不良用眼习惯问题的持续,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及其他门急诊数量均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20.4百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3.5百万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3.2%。
人类的大脑结构和特性为何第一无二?
来自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发育中的人类大脑的基因表达和结构的关键变化,这或许就使得人类大脑在所有动物物种中是独一无二的。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理解人类常见的发育疾病和大脑疾病发生的机制。
科学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可高效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
近期,美国谷歌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并利用AlphaFold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方式高效预测了35万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题为:Highly accurate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for the human proteome。解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对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疾
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了胚胎样结构!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人类干细胞创造出了胚胎样的结构,相比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自然胚胎不同,这种结构是由所谓的多能干细胞结合所形成,这些多能干细胞拥有发育为特殊类型细胞的能力;尽管这些胚胎样结构与真正的胚胎存在一些关键差异,但创造它们的技术对于回答有关人类发育的公开问题至关重要,而这并不需要所捐赠的胚胎。
研究报道红藻藻胆体-光系统II复合体的原位冷冻断层三维结构
海洋藻类为适应海底微弱的光环境进化出不同于高等植物的捕光系统。藻胆体(phycobilisome, PBS)则是蓝藻和红藻位于类囊体膜上的色素-蛋白超分子捕光复合体, 具有高效捕获传递光能的作用。藻胆体捕获的光能进一步传递给镶嵌于类囊体膜内的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在这个重要场所进行电荷分离,利用光能分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细胞机制,有助于开发出HCV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表面上的一种称为包膜糖蛋白E2的关键蛋白的结构,以及它如何与在一些人类细胞表面上发现的称为CD81的受体进行相互作用。
Clin Cancer Res:揭示IL13Rα2促进乳腺癌脑转移瘤的增殖和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在脑转移瘤中表达高水平IL13Ra2的患者比表达低水平IL13Ra2的患者生存率更差,但在研究原发性肿瘤时看不到这种相关性。
研究揭示MAPK信号途径调控小菜蛾对Bt Cry1Ac杀虫蛋白抗药性信号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机制
近日,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害虫防控团队绘制了Bt Cry1Ac杀虫蛋白的高抗小菜蛾中MAPK信号途径反式调控多个中肠受体基因和非受体同源基因差异表达的信号网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MAPK信号途径参与害虫抗药性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重大农业害虫对Bt抗性的监测预警以及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关内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