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在环式电子传递路径中,由NDH蛋白复合物
Science:一种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变异的新方法消除了现有人类基因分型中存在的偏差
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单一参考基因组不能代表人类的多样性,而且使用它给这些研究带来普遍的偏见。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田纳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终于有了一个实用的替代方案。
Bcl-xL作为IP3R通道的抑制剂,从而拮抗Ca2+驱动的细胞凋亡
抗凋亡bcl -2家族成员不仅作用于线粒体,也作用于内质网,通过控制IP3受体(IP3R)功能影响Ca2+动力学。
BMC Plant Biology: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自然杂交(natural hybridization)是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的两个物种之间成功交配的现象。自然杂交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据统计被子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发生过杂交或基因渐渗。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探究自然杂交区内种群遗传结构与生殖隔离机制,有助于阐释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适应性进化机
康乃德生物医药IL-4Rα单抗CBP-201治疗特应性皮炎(AD)全球2期试验获得成功!
CBP-201与赛诺菲/再生元重磅生物药Dupixent(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具有相同的靶点,但结合区域不同。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Science子刊:解析出HIV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开发出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的新技术,解析出HIV衣壳单独存在时和与宿主因子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他们还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获得的信息建立了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他们认为这可能作为开发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