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 Insight:新研究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根除HIV提供了路线图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物。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 MSC)---可以减少导致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

2021-07-06

NEJM里程碑:KRAS G12C获得性耐药突变图谱出炉,揭示KRAS抑制剂开发新挑战

KRAS基因突变在癌症中十分常见,其中,KRAS G12C 突变发生在大约 13% 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 3% 的结直肠癌中。 在众多KRAS G12C靶向药物中,安进sotorasib(AMG 510)的NSCLC适应证已于今年5月获FDA批准上市,另一款KRAS G12C抑制剂adagrasib(MRTX849)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也很出色,目前

2021-07-04

GSK 艾滋病治疗药物多伟托®于中国上市:HIV单片双药疗法将引领‘简化治疗’新趋势

2021年6月26日,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宣布,其用于艾滋病治疗的创新双药治疗方案多伟托®(通用名: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正式在中国上市。 图 1. 多伟托®中国上海上市会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2021-07-02

默沙东两款抗HIV新药德思卓®、沛卓®在华上市,用于治疗HIV-1型病毒感染

中国上海,2021年6月11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肯尼沃斯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今日宣布,其日服单片复方制剂德思卓®(多拉米替片,多拉韦林100mg/拉米夫定300mg/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300mg,DOR/3TC/TDF)、日服单片单药制剂沛卓®(多拉韦林片100mg)正式在中国上市。德思卓®和沛卓®

2021-06-11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发现树鼩细胞支持HIV-1复制但不能自然感染的分子机制

  功能性受体及宿主限制因子是限制病毒跨种传播和能否构建HIV-1感染动物模型的关键因素,建立HIV-1感染动物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学界基本上利用SIV和SHIV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研究。但SIV与HIV-1的基因组只有40%左右的同源性,不能完全模拟HIV-1感染人免疫反应过程。非人灵长类动物

2021-06-24

Nature 子刊:IL-6通过促进BECN1磷酸化调节自噬和化疗耐药

细胞外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富集,调节肿瘤的各种重要特性,包括自噬。然而,自噬和细胞外细胞因子之间联系的确切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在本研究中,作者证明了IL-6通过IL-6/JAK2/BECN1途径激活自噬并促进大肠癌(CRC)的化疗耐药。从机制上讲,IL-6触发JAK2和BEC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JAK2在Y333磷酸化BECN1。作者通过调节PI3KC

2021-06-25

 Chem:研究发展对抗耐药菌感染新策略

耐药细菌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危机。WHO发布的6种急需研发新药的耐药菌ESKEPA 病原体(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有四种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它们能引起致命的传染性疾病。多粘菌素是一种来自芽孢杆菌的环状脂肽,临床上被称为抵抗耐药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多粘菌素的肾毒性副作

2021-06-14

Nature 最新研究:硬核预防HIV,艾滋病还会是“不治之症”吗?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艾滋病在世界上的首次正式记载。人类致力于攻克艾滋病已有40年历史,期间曾有两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为大家所熟知,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艾滋病总有一天将会与“不治之症”这一称号无缘。想要终结艾滋病,预防环节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近日,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团队

2021-06-15

普雷斯顿大学:克服癌症紫杉烷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近日,普雷斯顿大学研究者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axane resistance in cancer"的文章。本文就分子机制及其在介导肿瘤对PTX和多西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作者提供了体外和体内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并描述了这些发现在治疗实践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