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抗癌药有助于清除隐藏的HIV病毒
艾滋病(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据联
Cell: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然而患者一旦停药,HIV病毒会迅速反弹。同时艾滋病患者长期服药也面临药物毒性积累和病毒耐药等问题。因此实现停药后的病毒控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目标。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LP-98,能够有效治疗、预防SHIV(一种HI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嵌合病毒),并且在部分恒河猴中
Nucleic Acids Research:科研人员开发干扰HIV-1病毒组装的RNA纳米材料
近日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RNA纳米技术发展了一种可干扰HIV-1病毒在细胞膜上组装的RNA纳米材料。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 16.971),题目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ssembled RNA nanostructures for HIV-1
NEJM:临床试验表明易于服用的度鲁特韦能更好地抑制儿童体内的HIV病毒
根据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全球临床试验,一种一天一次的基于度鲁特韦(dolutegravir)的抗逆转录病毒(ART)药物,成本低且易于儿童服用,在抑制HIV方面也比标准疗法(即非基于度鲁特韦的ART药物)更有效。
Immunity:确诊后立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降低HIV患者的癌症风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罕见与未诊断疾病研究所(LBI-RUD)和奥地利科学院CeMM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HIV感染者开始ART治疗的时间可以影响肿瘤产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Immunity期刊上。
Science子刊:解析出HIV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开发出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的新技术,解析出HIV衣壳单独存在时和与宿主因子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他们还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获得的信息建立了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他们认为这可能作为开发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的蓝图。
Science子刊:α4β7整合素阻断有望延长广泛中和抗体对HIV的病毒学控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启动了一系列动物研究,通过使用多方面的抗体军队来处理HIV感染。其中的一些抗体是中和抗体,作为单克隆抗体给试验动物使用。另一种被设计成具有不同任务的单克隆抗体发挥阻断的作用,阻止HIV感染过程中的一种关键因子继续发挥它的促进病毒复制的作用。
Nat Med:科学家发现两名HIV患者在停止治疗后机体的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及其背后的分子机理
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HIV感染者在医疗监督下停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后,其机体能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控制体内的HIV,这一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工具,在患者不服用会产生长期副作用的终身药物的情况下使得HIV得到有效控制及疾病得到有效缓解。
Cell:在猴子、老鼠身上发现的RetroCHMP3基因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来阻断HIV、埃博拉和其他人类致命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在小鼠和猴子身上发现的CHMP3基因变体(即RetroCHMP3)如何干扰HIV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包膜病毒复制。这种变体导致CHMP3基因编码的蛋白发生改变,破坏了有包膜病毒离开受感染细胞的能力,并阻止它们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库蠓携带病毒的发现与特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库蠓(Culicoides spp.)属于双翅目昆虫的小型昆虫,与蚊虫相比蠓体态较小,可通过刺叮吸血活动传播多种虫媒病毒,如泛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iyavirus)的奥罗普病毒(OROV)和阿卡斑病毒(AKAV)、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TV)等,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对于蠓携带病毒及其特征的研究仍然较缺乏。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