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神经免疫疾病发病率首次发布:每天平均75人发病 可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施福东教授、王拥军教授团队经过近两年集体攻关,通过大数据分析首次描绘了中国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地图。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至少2.75万人罹患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五种神经免疫疾病,平均每天75人,这一研究成果填补全球流行病学版图的空白。11月2日,我国吉兰-巴

2021-11-14

CRL2-KLHDC3 E3 泛素连接酶复合物通过促进 p14ARF 降解抑制铁死亡

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SLC7A11(通常称为xCT)的功能是输入胱氨酸进行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上皮炎的影响,上皮炎是一种由脂基活性氧(ROS)积累驱动的非凋亡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

2021-11-23

E3 连接酶 TRIM26 和 WWP2 竞争性结合控制胶质母细胞瘤中的 SOX2

多能转录因子SOX2对于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的维持至关重要,而GSC被认为是肿瘤生长、治疗耐药和复发的基础。

2021-11-16

p53 调节因子的 RNA 干扰筛选揭示了 WDR75 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中的作用

核糖体生物发生是一个必要的,需要能量的过程,其放松管制涉及癌症,老化和神经退化。因此,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受到包括p53肿瘤抑制因子在内的各种途径的监控。

2021-11-03

PNAS:揭示蛋白E-NTPD8抑制结肠炎恶化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机制:通过调节肠道中一种影响某些免疫细胞并促进炎症反应的微生物代谢物---三磷酸腺苷(ATP)---的水平来抑制结肠炎的恶化。

2021-09-21

P75NTR的体内功能: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的挑战和机遇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在细胞死亡、存活和分化的分子联系中发挥作用。

2021-08-31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使用基因优化疫苗进行HPV-16 E6/E7 DNA疫苗接种可在普通外阴上皮内瘤变

普通外阴上皮内瘤变(uVIN),也称为外阴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外阴癌前慢性皮肤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有关,主要是16型HPV。

2021-08-27

阿斯利康与再生元达成合作:开发针对GPR75靶点小分子药物,治疗肥胖症及相关共病!

对65万个外显子组测序发现,GPR75基因失活的个体,体重指数较低,肥胖风险降低。

2021-07-28

Cell Reports: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调控维生素E-K1网络耐寒新机制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目前,学界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的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

2021-07-22

 华大智造DNBSEQ-E5基因测序仪最快4.5小时完成病原微生物测序

7月15-16日,第二届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创新论坛(IDD)刚在武汉顺利闭幕,华大智造携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平台亮相。在论坛上,华大智造官方首次发布了DNBSEQ-E5基因测序仪在科研和实战场景下的一系列使用数据。据悉,DNBSEQ-E5基因测序仪体积小、重量轻、测序速度快、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基因测序仪的使用门槛。即日起,该设备在中国大陆开放订购。“我们希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