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揭示海洋噬菌体受DNA磷硫酰化修饰激活的分子机理及其在dnd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影响
近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肖湘团队的研究成果“The origin and impeded dissemination of the DNA phosphorothioation system in prokaryotes”。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蹇华哗副研究员、博士毕业生许冠鹏、
阿斯利康与Inovio终止DNA疫苗MEDI0457(INO-3112)开发项目!
MEDI0457(VGX-3100 + IL-12)开发用于治疗HPV 16型和18型引起的癌症。
Nature:基于tau蛋白细丝折叠对人类tau蛋白病进行分类
2021年10月5日讯/生物谷BIOON/---错误折叠的tau蛋白在细丝中的异常积累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被统称为tau蛋白病(tauopathy)。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Michel Goedert团队和Sjors Scheres团队在彼此之间的长期合作中见证了利用低温电镜(cryo-EM)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以DNA视角对多种人类疾病进行重新定义
来自大阪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来自不同人群的生物样本库中的样本进行GWAS研究,旨在识别与多种医疗适应症和性状相关的特定基因组位点。
Science子刊:红细胞因具有游离DNA结合能力而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费城儿童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红细胞作为关键的免疫传感器,与败血症和COVID-19期间存在于身体血液循环中的游离DNA结合,这种DNA结合能力触发它们从血液循环中移除,严重疾病时引发炎症和贫血,因此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得多。
Cancer Cell:通过检测样本中的游离DNA来指示小儿髓母细胞瘤复发的迹象
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来自脑脊液中的游离DNA或能被用来检测接受髓母细胞瘤患儿机体中的可测量的残留物疾病。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针对MRD的检测技术,其或能检测患儿疾病复发的风险,这要比利用传统成像扫描来确定复发时间更早一些。
DNA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在DNA纳米技术的推动下,DNA作为一种遗传材料,已被应用于组织再生、疾病预防、炎症抑制、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诊断、抗肿瘤药物传递和治疗等不同科学领域。
Nature:科学家完成单细胞分辨率下小鼠脑DNA甲基化图谱
哺乳动物脑细胞在基因表达、解剖和功能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多样性,但这种广泛异质性背后的调控方式尚不清楚。近日,来自美国的科研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ation atlas of the mouse brain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通过单核DNA甲基化
Nat Immunol:“垃圾DNA”—逆转录转座子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诱导肿瘤发生还能引发癌细胞死亡!
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诱发肿瘤的自私遗传元件引发癌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MTH1抑制剂TH1579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DNA氧化损伤和有丝分裂阻滞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血液恶性肿瘤,表现出高水平的活性氧(ROS)。ROS水平被认为可以驱动白血病发生,因此是治疗AML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