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医药及生物技术篇
从全球来看,肿瘤、呼吸系统和感染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慢性病等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的疾病。人类也从未停下寻找、研发攻克这些疾病方法的脚步。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获批白内障人工智能检测医疗器械二类证
近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鹰瞳科技(Airdoc)共同研发的白内障检测独立医疗器械软件获批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沪械注准20222210002)。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2018YFC0116500)》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款眼病智能筛查检
单链建库技术助力RNA-seq在科研及精准医疗领域应用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在单碱基水平上对大量样本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检测成为可能。
5G技术助力冬奥医疗保障 京张携手远程完成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指导、联合张家口第一医院共同成功完成5G通讯下远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这是河北省首台、国内第三台5G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当日上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挂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的杨岸超医生正对着屏幕,通过5G网络与北京进行连线。网络的另外一端连着北京,坐着的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以
专访李其翔博士|类器官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5月29日,为期两天的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瘤药敏、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与活细胞成像、微流控芯片、生物3D打印等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筛选
慧算专家工作站及大健康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平台正式启动,为精准医疗加码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以及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发展起来的。毫无疑问,精准医学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尤其是在肿瘤领域,大量靶点的涌现带动了精准医疗的热潮。
国家药监局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通告
4月15日,为进一步加强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监督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一则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的通告。原文如下: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一、目的为规范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判定,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
红杉中国与因美纳在华共推基因组学孵化器 —— 双方共同宣布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成立
2021年2月1日,领先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基因测序和芯片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因美纳(NASDAQ:ILMN)共同宣布,将启动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基因领域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这一创新平台将致力于扶持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推动其在基因技术创新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发展。 该孵化器是红杉中国继近期在上海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