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dvanced Science:利用器官芯片实现人体肝脏-胰岛互作仿生模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研究员秦建华团队利用类器官芯片,建立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肝-胰岛类器官互作体系,在体外模拟人体肝脏-胰岛轴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糖刺激响应,为糖尿病等复杂代谢性疾病研究和新药发现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技术。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威胁人类健康。人体内糖稳态调控受多种组织影

2022-01-26

Science:组织的几何形状或会引导器官的形成

2022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是体外组织和器官的模拟物,其能作为研究人类器官发育和疾病发生的重要模型,同时也能作为药物发现和诊断的平台,对于设计新型细胞和基因疗法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类器官发育背后的干细胞自组装过程是如何被控制的,从而就会导致现有的类器官培养物普遍缺乏可重复性,比如小鼠肠道类器官(其或

2022-01-14

全球首个T细胞受体(TCR)疗法!美国FDA批准Kimmtrak(tebentafusp):治疗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

tebentafusp是一种新型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由可溶性TCR与抗CD3免疫效应器结构域融合而成。

2022-01-27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获批白内障人工智能检测医疗器械二

近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鹰瞳科技(Airdoc)共同研发的白内障检测独立医疗器械软件获批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沪械注准20222210002)。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2018YFC0116500)》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款眼病智能筛查检

2022-02-02

揭示VLDLR和ApoER2是多种甲病毒的细胞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至少三种相关的在蚊子、人类和动物身上共享的甲病毒(alphavirus)的多种细胞受体:VLDLR和ApoER2。更进一步,他们测试了一种“诱饵(decoy)”分子,发现该诱饵分子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的一系列实验中成功地阻止了感染并减缓了疾病进展。

2022-01-17

iScience:嗅觉受体OR5B21促进乳腺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嗅觉受体基因也可能在乳腺癌向大脑、骨骼和肺部的转移中起作用。他们进一步发现,抑制这个称为OR5B21的基因能显著减少乳腺癌细胞向这些器官的转移,因此可能成为未来阻止其扩散的重要治疗靶标。

2022-01-07

首创IL-13Rα1靶向单抗eblasakimab:阻断2型受体,提供差异化治疗选择!

eblasakimab靶向IL-13受体α1亚基(IL-13Rα1),该亚基是2型受体的组成之一。

2022-01-24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揭示蛙皮素受体亚型3经细胞外囊泡的新命运

近日,国际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激动剂诱导的细胞外囊泡有助于将功能性蛙皮素受体亚型3转运到受体细胞》(Agonist-induc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ribute to th

2022-01-22

默沙东Lyfnua(gefapixant)日本获批:全球首个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显著降低咳嗽频率!

Lyfnua(gefapixant)是第一个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RCC)或不明原因慢性咳嗽(UCC)的药物。

2022-01-25

搁浅鲸的听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大规模尤其是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在中国极为罕见,6月至10月,我国福建和浙江沿海接连发生了共计7次的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搁浅事件共涉及4个鲸类物种(包括瓜头鲸、糙齿海豚、瓶鼻海豚和布氏鲸)的47头动物。造成此次鲸类搁浅的原因众说纷纭。齿鲸类主要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导航和探测。当鲸类的回声定位系统(包括发声和听觉)发生紊乱或受到损伤时,鲸类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