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重绘人体生物钟蓝图
生物钟“告诉”我们身体什么时候应该睡觉和代谢食物,有关这一机制的发现可能开发出新的药物来解决睡眠障碍问题和代谢紊乱疾病包括糖尿病。 基因表达实验室罗纳德·埃文斯教授率领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老鼠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的REV-ERBα和REV-ERBβ对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循环以及代谢食物中营养物质是必不可少。
Cell Stem Cell:皮肤干细胞的生物钟保护其免受紫外线伤害
2013年10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人类皮肤需要应对来自太阳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紫外线辐射。近期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文章称,人类的皮肤干细胞的特殊机制能够应对周期性的紫外线威胁。报道称皮肤干细胞在白天能够激活UV保护相关的基因,通过该方法皮肤免受辐射引起的DNA损伤。该发现为防止人类提早衰老和癌症治疗铺平了道路。
盘点:探索生物钟与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就遵从着大自然的规律繁衍生息。对于这种自然的状态,人们并没有过多的留意。直到现代医学逐步发达,人们才知道,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叫作“生物钟”。随之而来的,也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研究。
Nature:研究发现生物钟对毛囊干细胞的控制
存在于小鼠皮肤中特定小环境中的表皮干细胞,可以确保皮肤的动态平衡得到高效维持。毛囊隆突中的干细胞负责毛囊再生和伤口愈合。它们产生一组异质性细胞——比如说这些细胞在其对内部和外部提示的反应能力方面就是异质性的。 由Salvador Benitah及其同事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生物钟通过调控毛囊隆突干细胞对其微环境的反应能力来控制它们的激发状态和异质性。
Nat.Mater:新材料晒一分钟太阳可发光两周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它在阳光下暴露一分钟后就可以发出能在黑暗中持续两周以上时间的近红外光。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网站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明可望为医疗诊断带来革新,例如将其与纳米粒子组配在一起附着在癌细胞上,使癌细胞的转移可视化。此外它还能为军队提供“秘密”照明源,因为它的光只能通过特殊的夜视装置才能看到。
钟南山:公布PM2.5值真实数据有利于改善环境
第六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于2011年11月19日在广东中山举行,钟南山、韩济生获得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吴阶平医学奖评委王志珍向两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
Nature:拟南芥的生物钟
在植物中,糖通过光合作用的生成是生物钟的一个关键代谢输出。 这项研究显示,节律性的内源糖信号能通过调控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设定拟南芥的生物钟的时间。 作者提出了“代谢黎明”这样一个概念,用来描述生物钟响应于光合作用所生成的内源性的糖的某一峰值而发生的重设。
PRSB:陶毅等提出“走婚”婚姻中男性投入进化生物学机制
摩梭人(也称纳人)是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通常居住在包括3-4代母系亲属的母系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包括外祖母、母亲、兄弟姐妹、姐妹的子女及其他母系表亲。摩梭人“走婚”婚姻最重要的特征是成年摩梭男性不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同住,仅在晚上去“走访”妻子,次日清晨返回自己的母系家庭。在摩梭人传统习俗中成年男性可以不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但须为其姐妹的子女承担抚养责任。
Nat Rev Microbiol:最佳密码子打破生物钟节奏
生物钟通过协调发生在24个小时周期内的具有昼夜循环的基因表达从而在生理学过程中控制每日的振荡。两项研究如今显示,在真菌粗糙脉孢菌和蓝藻聚球藻中,基因编码的生理节奏机制的核心组件表现出了一种不是最佳的密码子偏倚,并且这是对于保持一种适当的生理节奏的适应。 被丰富的tRNA(所谓最优密码子)解码的密码子在高度表达的基因中被过度表达,这被预测可以确保mRNA的快速和准确的转化,以实现高水平的蛋白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