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转录因子E4F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代谢维持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
精原干细胞是维持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稳态和持续精子发生的基础。此类细胞数量稀少,必须通过自我更新保持自身数目相对恒定,同时通过定向分化提供大量细胞参与生精过程。有研究揭示了精原干细胞核心微环境因子和一批关
Cell Death and Disease:科学家们揭示了乳腺癌的亚型特异性治疗基因靶点及其microRNA调控网络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也是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BC的临床治疗取决于肿瘤大小、结节状态、远处转移和BC分子亚型。
研究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
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在沪揭晓,5位科学家同获殊荣
2023年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由丹妮拉·罗兹教授、卡洛琳·卢格教授和蒂莫西·J·里士满教授3位科学家分享,他们在原子水平上阐明了核小体的结构。
研究揭示百合花青素苷生物合成调控新机制
百合(Lilium spp.)拥有“球根花卉之王”的美誉,因花色丰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花青素苷是百合粉红色、紫色等花色类型的主要呈色物质,作为类黄酮物质,赋予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器官丰富的颜色
Nature:董欣年/项耶子揭示动态调控翻译起始的新元件
该团队结合了高分辨率的翻译组学和结构组学技术,首次揭示了植物免疫过程中,mRNA的结构变化动态调节了翻译起始密码子的选择,由此促进抗病相关的mRNA翻译效率提高,增强了植物的抗病性。
Nature:科学家有望通过抗原表位编辑技术来改善CAR-T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疗法的疗效
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向供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s)这能够引入了一种遗传改变,从而使其能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免疫疗法中存活下来。
研究发现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协同调控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凌宏清团队,发现了SOD7/DPA4-GIF1模块协同调控拟南芥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利用的新机制。
科研人员揭示BCL11B与NuRD复合物共同调控T细胞命运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BCL11B在T细胞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BCL11B在T细胞中的生物学意义。该研究通过解析ITNK细胞的代谢-表观遗传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