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获进展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 BCD)是一类会对视力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单基因遗传病,以患者眼底的大量黄白色闪亮结晶沉积为代表性特征。它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相对于其他人群,BCD在东亚人群中具有显着增高的发病率。据估计,中国人群中BCD的发病率约为1/24000,占全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1/6至1/10。大多数

2020-06-04

AJP:维生素A类似物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成年人群中失明的主要原因。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单剂量的9-cis-retinal(一种可以在视网膜细胞中形成视觉色素的维生素A类似物)治疗会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视觉功能。

2020-06-13

Nature:中国科学家开发基于半球形视网膜的人造眼

2020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据报道,一种人造眼球将密集的纳米级光传感器集成到一个类似半球形视网膜的组件中。它的一些感官能力可与它的生物对手相媲美。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拥有人工眼睛的机器人,以及与人类大脑相连接以恢复盲人视力的仿生眼睛。人们已经花了很多精力来开发这种设备,但制造球形人类眼睛--尤其是半球形视网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严重限制了

2020-06-03

诺华新一代眼科药物Beovu美国标签更新:增加视网膜不良事件安全信息!

Beovu治疗湿性AMD,疗效媲美Eylea(阿柏西普),维持期3个月给药一次,可降低注射频率,提高依从性。

2020-06-12

Cell:揭示蛋白变性如何导致遗传疾病!

2020年6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蛋白质中单个构建块的重复是许多遗传疾病的原因,但这种重复实际上是如何导致疾病的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柏林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重复的延伸是如何导致这种疾病的,并发现突变蛋白质之间的吸引力导致它们改变了细胞中微小液滴的行为。这种作用模式可以解释许多其他遗传疾病。每只手有五个手指,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在发育过程中,我们

2020-06-09

爱尔兰科学家发现引发视网膜变性的蛋白

 来自都柏林三一学院(TCD)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叫做SARM1的蛋白,这种蛋白可能在因神经细胞损伤而导致的视网膜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Life Science Alliance》杂志上。感光细胞是在我们眼球后壁部发现的特殊神经元,它们将光转换成可以让我们看到的电信号,失去感光细胞将导致失去视力。感光细胞及滋养它们的细胞

2020-05-03

轻链(AL)淀粉样变性首个疗法!强生皮下Darzalex组合一线治疗III期临床:血液学缓解率高达92%

Darzalex皮下制剂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的CD38单抗,静脉制剂于2019年10月在中国上市,将再定义骨髓瘤治疗!

2020-06-14

研究揭示人类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5月7日,Developmental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 identifie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d species-specific mechanisms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对16个时间点

2020-05-09

视网膜疾病新药!拜耳Eylea(阿柏西普)预充式注射器在欧洲获批上市,在中国已被纳入医保!

2020年04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近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了Eylea(艾力雅®,通用名:aflibercept,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新的预充式注射器,用于治疗5种成人视网膜疾病。此次批准适用于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英国、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目前,Eylea为小瓶装,医生在治疗时需要用注射器

2020-04-10

首次观察到神经变性疾病罪魁祸首tau蛋白在神经元细胞间来回穿梭的过程!

2020年4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抵御诸如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斗争中,tau蛋白或许就是最大的罪魁祸首,tau蛋白在脑细胞中大量存在,其能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稳定性,并帮助将营养物质从细胞的一个部分运输到另一个部分。当tau蛋白发生错误折叠时所有都会发生改变,其会变得粘性且不溶,不断聚集并在神经元中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破坏神经元的功能并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