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血小板利用孔状结构相互沟通
2013年10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Reading大学在了解血块形成过程中获得了关键性突破,该研究由英国心脏基金会(BHF)资助,新研究结果可能会导致开发出新的药物治疗世界上最大的杀手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衰竭,仅在英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亡。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血管中血块阻塞所带来的。
Nature:发现与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相关联的基因组位点
12月8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法、英、美、意等多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血小板参与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受到严格控制。研究者对在超过65,000人当中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所做的这项“元分析”,识别出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JAMA:药物有助心脏手术前维持血小板高抑制率
1月18日,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Bridg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angrelo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披露,与接受安慰剂的病人相比,那些在接受心脏手术之前停止使用诸如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其出血风险,并接受静脉内给药的血小板抑制剂坎格雷洛的病人会取得更高的血小板抑制维持率。
Science:"活化石"揭示光合作用起源
最近,灰胞藻门藻类(Cyanophora paradoxa)完整基因组已被美国罗格斯大学Debashish Bhattacharya博士带领的一个国际协会阐明。佛雷堡大学Stefan Rensing博士和生物学教职工Aikaterini Symeonidi通过进行编码转录因子分类和种系发生的分析致力于基因组分析以及检查和清除基因组污染。 研究结果发表在当前期Science上。
Am J Cardiol:高残余血小板活性的ACS患者预后差(VIP研究)
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和支架置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约1/3表现为高残余血小板活性(HRPR)并且伴有较差预后,但抑制血小板水平与缺血或出血事件的发生不独立相关。论文于6月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 此项研究共纳入833例接受PCI和支架置入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并PCI后30天进行血小板抑制床旁检测。
JAMA: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PCI后药物治疗基石
美国一项综述表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经皮冠脉介入(PCI)后药物治疗的基石。论文7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研究者对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纳入PCI后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列为首选。共有9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
JEM: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被明确
健康骨髓中包含有许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就有负责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Bcl-xL蛋白对于巨核细胞的存活非常重要,在肿瘤患者化疗化后,由于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被活化,骨髓中多种细胞种类会被杀死包括巨核细胞。因化疗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毒性缘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