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肠菌激活肠道吸脂大法!浙大团队领衔发现,特定肠菌会解除肠道吸收脂质的“禁令”,促进宿主发胖
第一,肠菌究竟是利用哪些分子激活了髓样细胞-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通路;第二,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细菌的存在为何会促进宿主对脂质的吸收。
2023-09-19
PNAS:肠道微生物组或在人类社交焦虑症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来自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生物群落中的某些微生物或许在机体社交焦虑症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中,研究人员在小鼠机体中进行了粪便移植试验并测试了其机体的焦虑程度。
2024-01-11
Nat Genet:基因组数据揭示淋巴瘤转变为致死性癌症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低级别淋巴瘤在进展为更具侵袭性的肿瘤的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来治疗淋巴瘤。
2024-01-08
Sci Adv: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组对于儿童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及关联
来自Wellesley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或与健康儿童整体的认知功能和大脑结构有关。
2024-01-02
JAMA Oncology | 陆军军医大学高力/张曦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传统免疫抑制药物的加入使得感染难以避免,尤其是病毒感染。在该试验中,输注对巨细胞病毒或EBV的再激活没有显著影响,这两种病毒感染的再激活发生率均约为40%。
2024-01-08
科学家发现新的表达催产素的交感神经元,直接调控白色脂肪组织脂解
有段时间老在网上看到经期减肥法,我还以为又是什么21天减肥法的花里胡哨同类物。打开《自然》,嗯?催产素参与脂肪分解?催产素确实随着经期波动啊[1],难道经期减肥法背后还真有科学道理?
2023-12-17
研究人员发展免疫邻近标记技术高分辨解析神经元轴突起始段蛋白质组
该研究发展了基于免疫邻近化学标记的新技术,提供了高空间特异性的神经元AIS蛋白质组数据,并描绘了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AIS蛋白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2024-01-02
Nature:利用反向代谢组学发现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毕竟,正是这些分子直接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然而,要确定一个人的微生物组正在制造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典型的代谢组学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