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仁济医院团队揭示“癌王”肝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
总之,这项研究通过解释SLIT2-ROBO1轴在PMN及MMN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和肝脏细胞共适应的分子机制,为胰腺癌肝转移开发了治疗新靶点及新策略。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肝转移癌免疫逃逸新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取得进展
超过90%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其中肿瘤肝转移十分常见并且预后极差。当前对于肝转移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依旧有限,且由于肝脏免疫耐受特性使其对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响应不佳,亟需开发更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方
科学家发现,高脂饮食后,一种毛螺菌科细菌可通过产生长链脂肪酸诱导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本研究证实了毛螺菌科中的一种共生菌FI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及小鼠肠道中丰度显著升高。而FI通过在HFD诱导下合成长链脂肪酸如反油酸甲酯等,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形成慢性炎症和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同济大学栾冰团队发现锌离子介导脂肪细胞与交感神经信号交流
该研究揭示了脂肪细胞中重要锌离子调控蛋白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2,MT2)在肥胖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依赖于其对锌离子释放和交感投射的影响。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曾筑天团队肝转移癌免疫逃逸新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研究取得进展
超过90%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其中肿瘤肝转移十分常见并且预后极差。
探索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新型治疗靶点,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结果
近日,消化肝病领域著名学术期刊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仁济医院马雄教授课题组的原创性研究论文《P4HA2 Induces Hepatic Ductular Reac
Nat Commun丨张志刚/孙勇伟团队揭示SLIT2-ROBO1轴调控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的进程
肿瘤由原发癌转移至靶器官继而定植和生长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有数量庞大的散在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散布入血液循环中,然而仅有其中的极少
Molecular Cancer: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被探明
结直肠癌(CRC)的五年生存率从局部局限性肿瘤高达90%到疾病扩散到远处器官的14%不等。到目前为止,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高达75%的转移病例中可以观察到。
孙金鹏/张岩/于晓/冯世庆团队揭示膜受体识别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并产生差异性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在4种脂肪酸配体(EPA、LA、9-HSA、OA)和小分子激动剂TUG891激活下的GPR120-Gi/Giq复合物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Lancet:脂肪肝日益成为肝细胞癌的病因
肥胖和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代谢疾病导致所谓的脂肪肝,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回顾了大约200项国际研究,并汇编了一份关于肝细胞癌的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