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拿下难的“硬骨头”!蒋田仔团队研发国际首台可穿戴经颅磁刺激设备,重量小于3公斤!

该设备是一款革命性的电池供电可穿戴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重量小于3公斤,而性能与商用大型设备相当,为rTMS技术在家庭、社区及自由行动中的全场景应用提供了全新可能。

2025-03-24

Theranostics:肿瘤细胞借外囊泡传递Twist1至大脑,诱导神经元异常与癌症相关性抑郁

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携带Twist1,经血液到达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抑制PPAR-δ致神经元树突萎缩,引发抑郁样行为,揭示癌症相关性抑郁新机制并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2025-09-22

Sci Rep:腺苷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为改善绝经后肥胖带来新希望

本研究发现腺苷可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标志物,减少去卵巢小鼠体重、脂肪组织及肝脏脂质沉积,下调相关炎症基因,表明其可改善绝经后肥胖,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2025-07-16

利什曼原虫外囊泡介导感染与免疫调控!mBio揭示寄生虫-宿主互作及诊疗新靶点机制

利什曼原虫及其感染细胞释放的胞外囊泡可携带毒力因子、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为利什曼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方向。

2025-10-10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树突状细胞竟能清除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促进T细胞入瘤抗癌

树突状细胞不仅能通过呈递抗原激活抗肿瘤免疫,还能通过“铲恶锄奸”改善抗肿瘤免疫。

2025-08-18

科学家发现,手术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外陷阱形成,重编程癌细胞代谢,促进癌细胞存活和转移

为了研究手术后释放的NETs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手术模型,分别证实腹部手术可以促进血液中癌细胞的肺转移,还可以促进皮下瘤的进展;切除移植瘤的原发灶,也会促进癌症的远处转移。

2025-10-21

推翻传统认知,百年疫苗的抗癌新作用找到了

当卡介苗注入膀胱后,它竟能远程“改造”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从而系统性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这一突破性发现为癌症免疫治疗开辟了全新视角。

2025-06-01

Science:细菌基因相互作用图谱揭示用于未来开发抗生素的靶标

通过产生具有两个随机转座子插入的细胞,并使用一种名为Cre重组酶的分子"媒人"酶,团队可以一起读取两个条形码,从而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识别双突变体。

2025-10-30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体大小

研究揭示了PNS小胶质细胞的个体发育、进化和神经元大小调节功能。

2025-04-18

JITC:“旁观者”T细胞或能增强双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本文研究通过对一例复发性DLBCL患者的治疗案例分析揭示了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