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新革命!Science:破坏c-Kit可阻止胞啃作用,促进更多的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8-15 14:05
那些表面表达高水平c-Kit蛋白的造血干细胞能够进行胞啃作用,由此吸收巨噬细胞的表面蛋白,增加其在骨髓中的滞留概率。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作为治疗癌症、血液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救命稻草,其疗效与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近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揭开了提高HSC移植成功率的潜在路径,为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8月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gulation of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pool by C-Kit–associated trogocytosis”。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爱因斯坦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学研究所临时主任Ulrich Steidl博士表示:“此次发现有望大幅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性,拓宽其应用领域。”
动员造血干细胞:挑战与机遇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可治疗个人造血干细胞癌变(如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干细胞数量不足(如骨髓衰竭和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从供体获取健康的HSC,并将其注入患者体内。
为了收集这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需要服用一种药物,促使造血干细胞脱离骨髓,进入血液循环,便于分离和移植。遗憾的是,常用的动员药物常无法释放足量的HSC,影响移植效果。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Britta Will博士说,“少量HSC会自然地从骨髓迁移到血液中,但我们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本次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深刻洞见,并指明了优化HSC动员策略的方向。”
追踪胞啃作用(trogocytosis)
研究团队推测,造血干细胞(HSC)表面蛋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它们离开骨髓的倾向。通过对小鼠HSC的分析,他们发现相当一部分HSC携带了与巨噬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相关的表面标记。实验显示,具有这些标记的HSC多留驻骨髓,而无标记的HSC则会在动员药物作用下从骨髓中释放。
C-Kit依赖性胞啃作用调节造血干细胞保留在壁龛中
图片来自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p2065
进一步实验揭示,HSC与巨噬细胞接触时,会发生胞啃作用:一方细胞摄取另一方的膜片段并将其融入自身。那些表面表达高水平c-Kit蛋白的造血干细胞能够进行胞啃作用,由此吸收巨噬细胞的表面蛋白,增加其在骨髓中的滞留概率。基于此,研究人员认为抑制c-Kit可以中断胞啃作用,从而动员更多HSC用于移植。
Xin Gao博士,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评论道:“胞啃作用在免疫调节和其他细胞体系中扮演角色,但这是首次观察到干细胞参与其中。我们正在探索HSC调控胞啃作用的具体机制。”
研究团队计划深入探索这一现象。Will博士补充:“我们的研究将挖掘HSC胞啃作用在血液再生、清除异常干细胞及血液肿瘤方面的潜能,为血液疾病治疗开启新篇章。”(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Xin Gao et al. Regulation of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pool by c-Kit-associated trogocytosis. 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p206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