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1. 小胶质细胞
  2. 周围神经系统
  3. 胞体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4-18 09:32

研究揭示了PNS小胶质细胞的个体发育、进化和神经元大小调节功能。

在一项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新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汉杰(Li Hanjie)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也译作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存在,并确定了它们在整个进化过程中调节神经元胞体大小的关键作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巨噬细胞,是对大脑健康和损伤反应至关重要的特殊免疫细胞。传统上,小胶质细胞被认为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存在。然而,李教授团队在2023年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存在于人类胎儿皮肤、睾丸和心脏组织中(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8.019),这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细胞是否也存在于人类周围神经系统中,如果是这样,它们起着什么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教授团队结合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和功能检测等先进技术,分析了人类临床样本以及猴子和猪等各种动物模型的样本。

李教授说,“我们研究的关键发现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下称PNS小胶质细胞)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下称CNS小胶质细胞)具有共同的分子特征、蛋白质标志物、表观遗传特征和个体发育轨迹。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存在小胶质细胞的观点,这一观点之前主要基于啮齿动物模型的发现。”

此外,李教授团队发现,PNS小胶质细胞直接包裹外周神经节中的神经元胞体,形成神经元-PNS小胶质细胞-卫星胶质细胞(Neuron-PNS Microglia-Satellite Glial Cell)三元模型。这修改了基于先前在啮齿动物模型中的研究提出的关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传统神经元-卫星胶质细胞二元模型。

这种三元模型突出了PNS小胶质细胞的独特特征,这可能使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对神经元活动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此外,李教授团队发现了PNS小胶质细胞的古老起源,并建立了它们的丰度、物种体型和初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大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具有较大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较大体型物种表现出较高的小胶质细胞丰度,而较小的动物往往较少或没有。小胶质细胞丰度与物种的神经元胞体大小和整体体型呈正相关,无论它们的进化关系如何。

由于PNS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成熟过程中胞体增大所必需的,因此在具有较大外周神经元胞体的脊椎动物中,它们可能会受到更强的选择压力,这可能解释了观察到的系统发育模式。

论文第一作者Wu Zhisheng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PNS小胶质细胞的个体发育、进化和神经元大小调节功能。”(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Wu Zhisheng et al,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microglia-like cells regulate neuronal soma size throughout evolution,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2.007.

Microglia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iscovered to regulate neuron siz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4-microglia-peripheral-nervous-neuron-size.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