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武大人民医院团队揭示,肠菌消化掉了雌激素,促进绝经前女性抑郁症!
研究者们找到了未绝经女性肠道内的“致郁”肠菌,即K. aerogenes,其表达的3β-HSD酶能够有效将雌二醇转化为雌酮,从而诱导小鼠出现抑郁症的行为,并且在人类患者中也观察到K. aerogene
Nature:揭示肠嗜铬细胞驱动慢性肠道疼痛和焦虑的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表明连接肠道和大脑的特定细胞和神经途径可能是慢性肠道疼痛的原因。这种针对慢性肠道疼痛的新见解为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和焦虑的治疗提供了希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李毅揭示了克罗恩病中肠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影响整个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药物治疗无法完全阻止CD的进展。大多数CD患者在一生中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自然·衰老》:长命百岁奥秘或在肠中!近300名广西百岁老人研究发现,与年轻人相似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或许是长寿的关键
未来研究团队还希望在中国更大规模的百岁老人队列中验证这一发现。期待他们的后续发现吧~
Gastroenterology:科学家揭示肠道纤维化在炎性肠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纤维化或许对于炎性肠病的疾病进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JAMA|中山大学陈旻湖等团队合作提出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案
Olamkicept(奥拉奇西普或TJ301)是一种可溶性gp130-Fc-融合蛋白,通过结合可溶性IL-6受体/IL-6复合物选择性地抑制白细胞介素6 (IL-6)反式信号。在无免疫抑制的炎症小鼠模
王新颖/李朝军/薛斌团队发现肠外营养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而损害葡萄糖代谢
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导致的糖代谢障碍与病人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同时发现,乳杆菌属丰度降低,IAA减少,引起L细胞中Gcg的表达下调,GLP-1分泌减少是肠外营养相关糖代谢障碍的机制,而GL
Redox Biology: 谷氨酰胺促进烧伤脓毒症小鼠的肠粘液屏障功能
严重烧伤患者具有广泛的皮肤破坏,并伴有强烈的创伤后应激、组织缺血/缺氧、高代谢和免疫功能障碍,这使他们处于发展为脓毒症的高风险。
Redox Biology:α-葡萄糖苷酶触发的一氧化氮靶向递送改善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肠病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导致胃肠道(GI)严重受损。
Nature:绘制灵长类胚胎原肠运动至早期器官发育转录组图谱
人的生命始于精子与卵子融合形成受精卵(胚胎期第0天;Embryonic day 0;E0),受精卵经历卵裂形成囊胚,囊胚在E7左右种植到母体子宫进一步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