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利用特殊的微球体或能减缓结肠癌的进展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与化疗同时进行的靶向性放射性栓塞(radioembolization)治疗或能改善癌症转移到肝脏的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
中国科学家团队:黄芩素有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新型靶向疗法
黄芩素存在于中药黄芩中,是黄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它被用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炎和抗过敏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黄芩素还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临床被用于脑血管病后瘫痪的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黄芩素通过影响细胞增殖、转移、凋亡和自噬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而具有抗癌作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选择性剪接】PHF5A通过TEAD2选择性剪接促进大肠癌进展
选择性剪接(AS)是转录后基因调控的普遍机制之一。这一过程能够从单个基因产生多个RNA转录本,并使蛋白质组多样化。
《自然·医学》:指导HER2阳性大肠癌靶向治疗,ctDNA能行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目前占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而癌症相关病死率已跃居第2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驱动基因的发现,结直肠癌的治疗也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已初步被确认为结直肠癌治疗靶点[2],既往研究表明抗HER2治疗在HER2阳性转移性结
大肠癌中的这种“坏”细菌,或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好”作用
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学和实体转移性恶性肿瘤。最广泛使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对一部分癌症患者有效。然而,抗PD-1/PD-L1治疗在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中作用却不大。因而,找到一种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效果的新方法很有必要。之前很多研究显
Cell Stem Cell:揭示Hippo激酶引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机制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Hippo激酶导致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 Stem Cell》发表,题为:Regenerative Reprogramming of the Intestinal Stem Cell State via Hippo Signali
JITC:华科同济医学院的这个肠癌疗法厉害了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约占初发直肠癌的5%-10%,目前国内主流的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或短程放疗(SCRT)联合手术,但由于直肠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肿瘤的浆膜外浸润,LARC患者往往伴随术后并发症及高局部复发率,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涛及陶凯雄教授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
JAMA Network Open:含硫微生物饮食或会增加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ulfur Microbial Diet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更多坚持含硫微生物饮食或与男性及女性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Redox Biology:硫氧还蛋白-过氧化还原蛋白氧化还原系统调节结肠癌干细胞的干性和存活率
肿瘤干细胞(CSCs)启动肿瘤形成,并且已知对化疗具有抗药性。CSCs的代谢改变对茎的形成和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结肠CSCs中,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系统之间的联系仍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