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R:揭示pH值影响幽门螺旋杆菌在发炎胃部组织中粘附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酸性条件下ArsR-P精确抑制转录的关键分子机制,这种转录调控可能介导Hp在胃粘膜层定位的微妙变化,为深入理解Hp致病特性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4-04-07

Sci Signaling:揭示幽门螺旋杆菌诱发人类胃癌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致癌CagA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2023-08-14

JECCR: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阐明了ac4C及其乙酰转移酶NAT10在胃癌中的作用,揭示了一种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癌发生的新机制,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2023-02-16

研究人员提出幽门螺旋杆菌的高敏高精检测方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结合最新的CRISPR/Cas12a技术,提出针对高致病性幽门螺旋杆菌菌株的高敏感度检测方法。

2023-01-06

Cell:揭示幽门螺旋杆菌利用蛋白EgtUV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麦角硫因来抵抗氧化应激

在一项新的额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饮食中常见的一种营养物有助于一种致癌细菌的生存。这一发现可能揭示了一种重要靶标,用于开发治疗人类中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新药物。

2022-11-24

Nature:中美科学家联手发现溶木聚糖拟杆菌通过降解肠道尼古丁降低脂肪发病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肠道中分离出了一种能够分解尼古丁的细菌。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22-11-30

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类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2021-10-15

Nat Commun:小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itomi Mimuro揭示了这里,我们显示了一个幽门螺杆菌非编码RNA(HPnc4160,也称为IsoB或NikS)调节病原体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细菌致癌蛋白的产生。

2021-04-13

Cell Reports:肠道解木糖拟杆菌抗脂肪机制

 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第二基因组”,其编码的基因及产物在人体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稳态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数量巨大,物种多样性丰富,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肠道菌群中参与人体调节的关键“先生”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是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研究员团队与刘双江研究员团队紧密合作,提出挖掘关键

2020-08-26

JMF:鼠李糖乳杆菌或能平衡肠道微生物组并改善慢性酒精性损伤

2019年1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或会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来重建肠道微生物组的平衡,并且有效对抗酒精摄入对小鼠肝脏带来的损伤效应,从而有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