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仁济医院团队揭示具核梭杆菌促进肠癌对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
最近,《细胞·宿主&微生物》杂志上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陈萦晅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他们发现,一部分结直肠癌(CR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不响应与较高的具核梭杆菌丰度
科学家揭示长寿老人独特的免疫细胞组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长寿特异性基因组
研究人员一共确定了13种细胞类型,并且对不同年龄组的各类细胞比例进行了归纳。长寿组(100-119岁)的髓系细胞比例增加(25.2%),淋巴细胞比例减少(74.8%)
Genome Res:细胞核中的皱褶形成可触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NAFLD的一种关键触发因素。这一新的见解有助于解释年轻人所患的这种疾病,并可能首次导致人们开发出针对它的治疗方法。
人类红细胞发育中核压缩过程的染色质结构动态与机制 研究取得进展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类红细胞终末分化过程中,异染色质的大规模重构可能是染色质压缩的主要贡献力量,且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发生大规
Nature:揭示线粒体DNA如何进入人类的细胞核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4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人的线粒体中的一些遗传密码会插入到人类的细胞核DNA中,这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视角。
Nature子刊:科学家将血浆核小体表观遗传标记用于结直肠癌诊断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癌症,患者死亡率高,肿瘤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常规的检查方法如肠镜和组织活检是侵入性的,过程痛苦且存在风险。
《转化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物标志物!
正是基于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基于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模型。
秦燕团队等开发新型光动力疗法,靶向肿瘤干细胞核糖体,实现肿瘤消融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组装成为纳米药物,靶向到肿瘤组织、利用光照作为药物释放和发挥功效的开关的一类治疗方案。
《自然·遗传学》:分析超22万个细胞核,发现用新辅助攻克“癌王”的关键点
这项研究利用了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单细胞核核空间转录组分析,结合患者对新辅助治疗响应程度,探究了新辅助治疗的细胞基础和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