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 Pediatr:吸食电子或会增加非吸烟人群机体的氧化性压力水平 从而增加多种患病风险!

2021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与吸食烟草一样,年轻人长期吸电子烟或与机体细胞氧化性压力水平升高有关,而细胞氧化性压力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学机制中非常重要。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烟草和电子烟都会对普通吸食者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Pediatrics上题为“Association of 1 Va

2021-08-14

新型异源双链寡核苷酸有效跨过血脑屏障,有潜力治疗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疗法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改善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有害蛋白质或非编码RNA的产生。在此之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实现足够浓度的ASO递送和全身给药是困难的。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武田制药公司

2021-08-18

科学家发现谷氨酰胺转胺酶2抑制剂有望治疗乳糜泻

  近日,美国Johannes Gutenberg大学转化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谷氨酰胺转胺酶2抑制剂靶向药物ZED1227可减轻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望成为治疗乳糜泻的药物。该研究成果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A Randomized Trial of a Tran

2021-08-05

利用肿瘤细胞衍生的凋亡小体传递反义寡核苷酸穿过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BBB)是最具限制性和复杂性的屏障,它阻止大多数生物分子和药物进入大脑。脑部疾病的治疗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脑传递策略。在脑靶向细胞外小泡(EVS)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脑转移癌细胞中的小凋亡小体(Sabs)进行脑靶向给药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휶反义寡核苷酸(ASO)与阳离子魔芋葡甘聚糖(CKGM)通过转染/凋亡诱导过程可

2021-07-22

Auris宣布开发抗癌RNAi疗法,核心技术是肝外寡核苷酸递送

  Auris Medical宣布将利用OligoPhore寡核苷酸递送平台开发RNAi疗法,用于治疗KRAS突变驱动的结直肠癌。OligoPhore是Auris 6月3日收购的Trasir Therapeutics(收购后更名为Altamira Therapeutics)的代表技术。递送技术一直被视为释放疗法潜力的关键所在,目前主流的两

2021-07-13

我国首批自主选育的雪茄新品系“中雪1号”“中雪3号”通过田间鉴评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等单位共同选育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茄烟叶茄衣常规纯系品种“中雪1号”和首个雪茄烟茄衣雄性不育杂交种“中雪3号”通过了专家组的田间鉴评。专家组建议继续加强栽培、晾制、发酵等配套技术研究,加强在工业上的验证利用。新品系的选育实现了国产雪茄烟品种“从0到1”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雪茄烟新品种选育工作迈出关键

2021-07-08

新研究揭示:酰胺还可调节视网膜功能,有效改善青光眼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青光眼患者增加至约9000万,该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患者的眼睛与大脑连接的视神经会逐渐受损,最后失明,年龄,基因遗传和眼内压升高(IOP)已被发现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上针对青光眼的仅有可用疗法是通过手术靶向治疗以控制眼压。然而,对于神经元退化的青光眼患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使得部分患

2021-06-01

Redox Biology:治疗青光眼关键在于酰胺

2021年5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且是发生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青光眼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亟待需要研发出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保护的有效治疗策略。

2021-05-18

Trends Pharmacol Sci:克服寡核苷酸在组织递送中的挑战

近日,爱奥尼斯制药公司在Trends Pharmac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tissue delivery for oligonucleotide therapeutics"的文章。合成治疗性寡核苷酸(STO)是继小分子和蛋白质疗法之后制药行业第三个真正的药物发现平台。到目前为止,已有13个ST

2021-06-08

PLoS Pathog:揭秘线虫机体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调节上皮细胞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分子机制

2021年5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上皮细胞通常会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攻击,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病原体等;尽管上皮细胞的防御能力能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所介导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检测来出发,但关于其如何通过宿主生理学的扰动来感知感染,科学家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这一过程恰恰在感染期间经常发生。如今在COVID-19大流行所带来的全球巨大影响中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