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学者新发现揭示哺乳动物“吓一跳”的科学机制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一跳”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此发现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

2021-11-15

Smad4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转录效应子Smad4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信号通路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它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仍未得到解决。

2021-11-09

河北疾控病毒所长分析德尔塔变异株六大特点

辛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所长、主任技师齐顺祥在会上说,对于群众的日常防护,要针对这次疫情特点来进行分析。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对疫情防控提出更大挑战。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严峻复杂,不能有丝毫松懈。齐顺祥介绍,德尔塔变异株具有六大特点:1.传播速度快;

2021-11-07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软体动物体轴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冠轮动物发育演化新认知:BMP2/4-Chordin调控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发表于生物学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背腹轴发育是动物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基础问题。背腹体轴的建立为后续器官的发育提

2021-11-10

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中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21-11-15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2021-11-07

Cell:新研究揭示垃圾DNA在哺乳动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近一半的DNA已经被视为垃圾,是进化的弃物:边缘化或破损的基因,整入在我们基因组中被肢解或沉默的病毒,它们都与人类机体或人类进化无关。但是过去十年的研究已表明,这些DNA “暗物质”(即垃圾DNA)中的一些确实有其功能,主要是调节编码蛋白的宿主基因---仅占我们总基因组的2%---的表达。然而,生物学家们

2021-10-31

上海药物罗成课题组开发可高通量化的5mC/m6A修饰酶的酶活检测方法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真菌以及原核生物中,在多种生命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调控5mC/m6A水平的修饰酶包括甲基转移酶DNMTs、METTL3/METTL14及去甲基化酶TETs、FTO、ALKBH5等。诸多研究表明,这些修饰酶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潜在疾病治疗靶点,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3-1

2021-11-03

FRBM:特殊的肌肽分子或能预防2型糖尿病和肥胖诱发的损伤性细胞改变

来自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因糖尿病和肥胖所导致的机体细胞中出现的大量损伤性的化学性改变或许有望被一种天然发生的分子所预防。

2021-10-28

中科院微生物王军课题组建立靶向RNA的病原检测新方法mtNGS和mtTGS

   病原感染仍然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巨大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沉重负担。临床上传统的病原鉴定主要以培养和生化检测为基础,但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宏基因组测序(mNGS)极大的提高了病原检测的效率,并有助于识别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此外,通过测序识别抗生素抗性微生物也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然而,mNGS在临床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