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Gut: 鸡乳杆菌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产生抗癌代谢产物,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大多数乳酸菌被归类为乳酸菌(LAB)。LAB通常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腐烂的植物和奶制品中,它们被广泛接受为人类的益生菌。

2021-12-31

Nat Commun:通过在肿瘤位点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机体的抗癌作用效果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利用纳米技术来提高癌症肿瘤位点的免疫反应或许能增强晚期疾病中免疫疗法治疗的效率。

2021-12-22

《自然》子刊:砒霜抗癌,中国科学家还有新招!

 近日,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马光辉研究员和魏炜研究员、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李玉华教授联手,对于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疗法进行了创新性续写。他们发现CD71可以作为白血病的治疗靶点,并利用CD71的配体——铁蛋白作为载体,成功装载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药物,显着提高三氧化二砷药物在多种白血病治疗中的靶向性,有效抑制白血病进展。文章发表在《自然》子

2021-12-06

Cell Reports:潜在明星抗癌靶点可能会促癌?这一靶点是否有未来?

  Shp2,可谓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明星抗癌药靶点,它是由Ptpn11基因编码的细胞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直接作用于受体酪氨酸激酶 (RTK) 和细胞因子受体的下游,被认为是 PTP家族中第一个被证实的原癌蛋白。如今,经过充分验证, Shp2可以促进多种癌症的生长和存活,也因此正在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靶标。

2021-12-15

抗疟药物也能抗癌 印度学者发现:奎那克林靶向抑制FGFR1活性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300万,肺癌遥遥领先,高达71万,其中85%的新诊断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新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印度博拉科学技术学院学者Makhan Kumar发现抗疟药物奎那克林能够与FGFR1的激酶结构域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有望成为NSCLC

2021-12-11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2021-11-30

Nature子刊: 微环境IL-6抑制细胞毒性化疗产生的抗癌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主要通过DNA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尽管这些药物引起的炎症可以刺激抗癌免疫反应。目前尚不清楚控制这些明显效应和限制体内dna损伤介导的细胞死亡免疫原性反应的机制。

2021-11-10

《科学》子刊:超声波“击穿”大脑屏障的抗癌疗法,首个临床试验成啦

血脑屏障(BBB)在我们大脑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它能够保护脑组织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但同时也阻止了98%以上的药剂渗透到大脑。因此,药物如何渗透血脑屏障,成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热点问题。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脑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药物,却由于BBB的阻碍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极差。存在有效的药物,药物却不能渗透屏障

2021-11-06

「砒霜抗癌」为何再登 Nature 子刊?

  白血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和特点,可根据病程(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和白血病细胞的起源(髓系白血病与淋系白血病)分为多种类型。到目前为止,化疗仍然是临床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策略。在这些化疗药物中,三氧化二砷(ATO),即砒霜,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一线药物。三价砷作为一种药物,主要通过诱导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