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病毒能够重新感染人体并逃避抗体反应的新机制
尽管人类有能力产生一系列针对病毒的抗体,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产生的抗体会反复靶向相同的病毒区域。
Science:揭示Csx28形成膜孔,增强细菌依赖于CRISPR-Cas13b的病毒抵御能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样的一种系统中一种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参与者---一种增强抗病毒防御能力的膜蛋白,同时扩大了我们对CRISPR复杂性的理解
利用人体内的古老病毒治疗癌症,这项Cell论文成果获美国防部资助
Charles Spruck 博士表示,自己最初在乳腺癌中发现了病毒模拟反应,而这可能在其他癌症中也同样发挥作用。这项工作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它有可能很快进入临床,希望在三年内研制出一种可供临床使用的药
Cell Rep Med:科学家有望识别出抵御人类新发传染病感染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潜在的广谱抗病毒制剂,其能靶向作用对未来流行病构成严重威胁的多个RNA病毒家族;文章中,研究人员检测了通过靶向作用病原体识别受体发挥作用的先天性免疫激动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利用cryo-ET解析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原位结构和膜融合机制
结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单颗粒分析和质谱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原位特征,并展示了Delta不同于原始株的结构基础。
Nature:新研究揭示EBV病毒诱导人体染色体断裂进而导致癌症产生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病毒EBV如何利用基因组的弱点来导致癌症,同时降低人体抑制它的能力。
Nature:这种在90%的人体内潜伏的病毒,引起染色体断裂促进癌症
这项研究表明,对EBNA1诱导的11号染色体断裂的易感性取决于对潜伏感染中产生的EBNA1蛋白水平的控制,以及每个个体中11号染色体上EBV样序列数量的遗传变异。
科学家揭示了吉非替尼/奥希替尼(GR/OR)的获得性耐药新机制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癌症组织学类型,约占癌症患者的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作为NSCLC中的重要致癌驱动因素,为晚期疾病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导向治疗模型拉开了帷幕。
科研人员阐明人巨细胞病毒骨架蛋白介导衣壳组装调控过程关键机制
该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HCMV两种衣壳组装过程中间产物【未启动基因组包装的scaffold天然载体——B型衣壳(pre-packaging)和未成功包装基因组的空心衣壳
斯坦福博后开发新型纳米颗粒佐剂,为有效抵抗流感、新冠等不断变异的病毒提供新思路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殷倩和罗威(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合作,采用工程学的方法,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佐剂 TLR7-NP,其具有可调药物负载、窄尺寸分布和控制释放动力学,能够增强淋巴结的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