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从三维肿瘤角度揭示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化和异质性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抵抗性的脑肿瘤,预后很差。患者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期估计为15个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7%。

2024-01-23

学科交叉应用中的分子克隆桥段

限制性内切酶是能够识别特异的DNA序列,并将双链DNA切割的一类酶,最早被发现于大肠杆菌体内,为细菌对抗病毒提供了一种防御机制。在分子克隆领域,内切酶长期被用于在体外组装DNA双链片段。

2023-11-27

科研人员首次建立从端粒到端粒的中国人基因组

近20年来,参加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重大疫情SARS、H5N1、H9N2、H10N8禽流感、MERS、新冠病毒肺炎等临床救治、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

2024-01-1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协作 “修补”车祸患者颅颌面外伤

在与多个学科配合救治颅颌面创伤骨折患者过程中,成形外科颅颌面专业团队充分发挥了其专业特点:数字化精准复位、隐蔽切口和“无瘢痕”缝合技术,不断探索技术的极限。目前,在麻醉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

2023-09-26

STTT | 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舒鹏程发现DOK6选择性对接神经营养信号转导,抑制周围神经病变

该研究发现DOK6是一个参与外周轴突维持的新因子,并发现DOK6的缺失会导致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

2024-02-16

【议程更新】第二届多组学科研与临床应用大会50+嘉宾阵容揭晓!免费票余量不足,抓紧抢!

助力科研工作者了解多组学技术,掌握前沿研究的应用和转化方向

2024-01-19

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三度斩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3中华医学会年会暨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3-11-28

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发链霉菌细胞生物传感器

细菌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细胞内的特异性识别元件感知特定生物分子,具有低成本、易操作、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筛选。

2024-01-22

《自然·通讯》:中国医学科学院/同济大学科学家发现多粘菌素B抗癌机制,或为肝癌新解

SCARB2是维持HCC细胞干细胞样特征的关键,从而在HCC的发生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10-30

《细胞》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找到与肺鳞癌免疫治疗效果有关的重要线索!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现在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但也不能闷着头一个劲儿地只顾做试验。对已有的试验数据展开深度分析,寻找指导精准免疫治疗的线索,同样是意义十分重要的工作。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