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旦大学冯建峰团队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最佳睡眠时间为7小时

该研究表明,7小时是中年及以上人群的理想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或过少与较差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有关。

2023-03-13

Cell Res | 复旦大学邵志敏/江一舟/王中华基于亚分型的平台指导预处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医疗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的研究将TNBC分为四种亚型,并确定了治疗靶点。

2023-03-29

《自然·代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团队发现,热量限制的抗肿瘤效果依赖于肠道菌群

该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在CR抗肿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饮食方面的指导。同时,IF抑制癌症的机制也值得深入研究。

2023-02-22

Cell | 复旦大学樊少华等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揭示非洲人群的复杂演化历程与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相比于其它大陆,现代人类在非洲居住时间最长。并且在迁徙,融合和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过3000个民族和2100种语言。目前非洲人群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

2023-03-03

复旦大学王立顺团队发现,吃得少能抗癌,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

该研究表明,热量限制饮食(CR),通过一种依赖于小鼠肠道菌群的机制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使用抗生素耗竭肠道菌群的情况下,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而补充双歧杆菌可以恢复热量限制饮食的抗肿瘤作用

2023-01-19

复旦团队发现绿光可以镇痛并解析出脑环路机制

视觉信号传入到痛觉信息调控的功能环路起始于视网膜的非自感光视锥/视杆神经节细胞,之后投射至vLGN通路,再通过vLGN通路内Penk神经元投射到DRN,由此介导整个绿光镇痛过程。

2023-01-18

《细胞》子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发现,影像组学可以无创精准地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恶性程度在乳腺癌诸多亚型中堪称“王者”[1]。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呈阴性,缺乏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靶点,侵袭

2022-12-28

Cell子刊:复旦大学科学家成功建立首个具有功能性突触的耳蜗类器官,再现听觉单元早期发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吉尔伯特曾说过:“用不了50年,人类将能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人体的所有器官。”

2023-02-06

《自然》:复旦袁鹏等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新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在AD模式小鼠大脑中,淀粉样斑块附近的特殊结构PAASs可以抑制轴突信号传导,从而影响神经网络功能,而且PAASs的体积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溶酶体蛋白PLD3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01-03

复旦团队首次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成脊髓类器官,并修复脊髓损伤

邵志成团队开发了可将人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类器官的方法,证明了移植后的脊髓类器官可拥有脊髓细胞特性,并能够与宿主神经元相整合,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