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优化无止境!邵志敏团队发布“复旦分型”指导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一线精准治疗的最新成果
来源:奇点糕 2024-01-17 10:08
既然只有四个不同亚型,这次的FUTURE-SUPER研究为什么要划分五个不同的亚组呢?
近日,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又在《柳叶刀·肿瘤学》期刊发表了“复旦分型”指导TNBC治疗的最新力作:临床II期FUTURE-SUPER研究显示,以分子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将晚期TNBC患者分为五个不同亚组,并选取相应精准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1.3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较标准治疗对照组下降56%(HR=0.44)[1]!
论文首页截图
在介绍研究结果之前,奇点糕还是要带各位先来“温故知新”一下:2019年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提出的复旦分型,是将TNBC分为四个不同亚型,即: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免疫调节型(IM)、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LIS)和间质型(MES)[2]。既然只有四个不同亚型,这次的FUTURE-SUPER研究为什么要划分五个不同的亚组呢?
这是因为在此前的FUTURE、FUTURE-C-plus研究中,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发现LAR型TNBC还可能进一步细分,即分为HER2突变型(LAR-HER2mut)和PI3K/AKT突变型(LAR-PI3K/AKTmut),前者或适用小分子HER2抑制剂吡咯替尼,而依维莫司则可能在后者的治疗中有用武之地,这种尝试也是精益求精的表现嘛。
总之,FUTURE-SUPER研究将纳入的139例患者分为5组,并按1:1比例随机化分为精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晚期TNBC此前的标准治疗,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单药治疗(且入组患者既往均未使用过Nab-P治疗),而精准治疗组患者则在Nab-P基础上,接受相应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LAR-HER2mut组:Nab-P联合吡咯替尼
LAR-PI3K/AKTmut组:Nab-P联合依维莫司
IM组:Nab-P联合famitinib(小分子多靶点TKI)+卡瑞利珠单抗
BLIS/MES-PI3K/AKTwt组:Nab-P联合贝伐珠单抗
MES-PI3K/AKTmut组:Nab-P联合依维莫司
FUTURE-SUPER研究亚组划分及精准治疗方案示意
(图片来源:2023 ASCO)
研究主要终点被定为研究者评估的PFS,Nab-P标准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在设计阶段被预估为5.5个月,实际5.8个月的水平也基本相符;但精准治疗组患者11.3个月的中位PFS,可就是超过研究者预估(9.0个月)的意外之喜啦,而且各亚组都有较明显的PFS获益。
研究全人群的PFS数据及亚组分析情况
由于此次研究纳入的LAR-HER2mut(n=3)、MES-PI3K/AKTmut(n=1)两类亚型患者少,研究者们重点评估了其它TNBC亚型患者从精准治疗中的获益:分析显示,IM型、LAR-PI3K/AKTmut型患者的中位PFS分别达到15.1和13.9个月,而BLIS/MES-PI3K/AKTwt组的PFS风险比(HR)值则相对最低,“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各类亚型TNBC患者的PFS情况
此外,精准治疗组60%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OR=4.92),两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更分别是12.0个月和4.2个月,对比实在太鲜明了(HR=0.44);但截至此次数据报告时,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尚未达到,精准治疗组暂有延长患者中位OS的趋势(HR=0.82, 95% CI: 0.38-1.56)。
研究全人群的“瀑布图”和“游泳图”
FUTURE-SUPER研究的成果,足以凸显根据TNBC分型精准施治的价值,对比一下既往的标志性临床研究数据就知道了,比如免疫治疗的KEYNOTE-355研究中,不细分患者进行免疫+化疗一线治疗,中位PFS还没超过10个月,真比不上IM型患者接受Nab-P+卡瑞利珠单抗+famitinib的治疗获益。
而随着TNBC可用的精准治疗药物越来越多,“复旦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比如这两年被高度关注的抗Trop-2 抗体偶联药物(ADC),该如何在精准治疗框架中定位,并找到指导用药的生物标志物,就非常值得后续研究来探索,奇点糕也会翘首以盼最新进展的~
参考文献:
[1]Fan L, Wang Z H, Ma L X, et al. Optimising first-line subtyping-based 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FUTURE-SUPER): a multi-cohort,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4.
[2]Jiang Y Z, Ma D, Suo C, et al.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subtyp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 Cancer Cell, 2019, 35(3): 428-440. e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