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Transl Med:丁楅森/曹中炜/杨力/蒲强/陈路发现m6A修饰肺血管Angiocrine靶点再生纤维化肺

该研究发现了肺血管微环境中RHOJ+内皮细胞的形成机制,并揭示了在肺纤维化过程中RHOJ+内皮细胞组成的异常Pillar Cell可通过Angiocrine转变促进肺纤维化。

2024-09-05

Cell:西湖大学解岐/浙江大学邵佳伟等设计用于细胞智能计算的三态门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该研究首次提出的基因电路“三态门”设计原则(TriLoS)以及设计、构建的多种基因调控三态门,为细胞计算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创新,解决了现有研究中只能通过经验来盲目设计和反复试错的设计模式。

2024-08-04

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2024-09-20

先声再/迈博药业合作开发西妥昔单抗β获批上市

恩立妥(西妥昔单抗β)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EGFR单克隆抗体,注册类型为为2.4类改良型生物新药。

2024-06-26

BMJ:哈佛大学宋洋团队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增加早死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较高与全因死亡风险率为升高有关,这一关联主要由非癌症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所驱动。

2024-05-12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科学家发现,ADHD药物安非他与精神疾病和躁狂症风险增加有关,哌甲酯则不具有这种风险

服用安非他明与精神疾病和躁狂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并且风险会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而哌甲酯与风险增加无关。

2024-10-10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每年有上千万孕妇因他的研究而受益

“引文桂冠奖”和“拉斯克奖”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屠呦呦就曾在获得拉斯克奖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卢煜明教授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2024-10-02

Nature:重庆大学印柱团队绘制迄今最大规模泛癌种脉管系统单细胞图谱,揭示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

这项研究描绘了肿瘤血管系统的复杂性,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对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2024-07-15

香港大学学奎团队开发只有0.05特斯拉全身磁共振成像仪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价格合理、简单、计算能力强的全身0.05 T MRI扫描仪,解决了MRI可及性有限的挑战。

2024-05-11

Nat Med | 中南大学芳等团队合作发现情绪会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在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D与较差的临床结果之间存在关联,强调了在癌症管理中解决ED的潜在意义。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