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H2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靶向ALDH2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方法
保护细胞免受乙醛毒性的主要线粒体酶是乙醛脱氢酶2(Aldh2)。ALDH2功能障碍与肿瘤发生/生长/转移的相关性已被广泛报道。ALDH2的低表达或高表达都有助于肿瘤的进展,并且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有所不同。此外,ALDH2)2多态性(Rs671)是亚洲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本研究综述了ALDH2在各种类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可能的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间关系
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近日,我国科研人员从炎症的启动与消退过程入手,系统揭示了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促癌和抑癌的炎症类型进行了深入解析,详细讨论了靶向调控炎症在肿瘤治疗中的干预策略。这项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吴永忠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据介绍,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首个《2021大健康行业趋势发展报告》即将发布:未来十年,最好的医疗健康产业机会在中国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引导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加速布局,中国大健康行业正经历颠覆性的转型,数字化医疗的真实落地,疫情导致的全球新竞争格局,外企巨头的本地化,民企独角兽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的双循环格局,2030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渐行渐近。
第二届晖致“无痛V来”疼痛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助力中国疼痛全程管理发展
2021年7月24日,为响应“中国疼痛战略”号召、增进多学科疼痛管理交流,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无痛V来”2021疼痛高峰论坛。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多位专家分享疼痛管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及先进经验,并围绕诊断评估、规范诊疗、全程管理、合理用药、数字医疗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
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近日,“中医四诊仪首次进驻太空”冲上新闻热搜。中医四诊仪首次应用在空间站任务中,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为航天员身体护航。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进行整合,进而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
J Hematol Oncol:LCAT3是一种新的m6A调控的长非编码RNA促进肺癌发生发展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ncRNAs在肺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在这里,作者鉴定了一种新的致癌的lncRNA,命名为肺癌相关转录本3(LCAT3)。在机制上,LCAT3将远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UBP1)招募到MYC远上游元件(FUSE
Science:星形胶质细胞在感觉和认知能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长期以来,星形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只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近年来,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有所增长,逐渐揭示了它们在大脑功能中的重要性。如今,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法兰西学院生物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出生后大脑可塑性关闭期间的关键作
同济大学:核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厦门大学团队发现热应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食道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Dieter A. Wolf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期刊EMBO Journal上发表题为“Dual roles of HSP70 chaperone HSPA1 in quality control of nascent and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应激过程中HSPA1和26S
为中国介入医学发展加码,2021首届东方国际介入医学博览会在沪正式启动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治疗范围覆盖“从头到脚”,更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损伤小、见效快、疗效好,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