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海洋微生物杂蒽酮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合成研究团队在海洋微生物氧杂蒽酮生物合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9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

2022-09-21

Immunity: 转录因子FoxP3可以折叠成两种二聚,对调节性T细胞功能和免疫稳态有不同的影响

该发现表明FoxP3可以折叠成两种不同的二聚化状态:头对头二聚化代表古早DBD的功能特化,而交换二聚化与功能受损相关。

2022-09-13

吸高压90天,65岁皮肤年轻20%

近年来,为了延寿和抗衰,科研人员在这条科研路上不遗余力地探索着。不管是高压氧技术,还是其他抗衰延寿方法,都仅仅只是人们追求“永生”的千万条路径之一。

2022-08-10

mLife:一种具有利用碘酸盐驱动厌甲烷氧化潜力的新型微生物

该研究结果扩展了Methylomirabilota甲烷氧化细菌代谢的多样性,并为一种新的潜在的甲烷氧化过程——碘酸盐驱动的AOM提供了基因组方面的证据。

2022-08-17

​向空气要蛋白已成中国现实,气体发酵企业吉来博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吉态来博已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佳沃大河食品科技基金,由君屹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2022-08-02

生物完成亿元A轮融资 道彤投资等机构领投

厌氧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Ⅰ类创新药“阴道用四联乳杆菌活菌胶囊”KAL-001,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千株乳杆菌中,经过层层筛选评价而获得。

2022-08-02

在结核病中,肿瘤坏死因子通过反向电子传递诱导病理性线粒体活性产生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斑马鱼幼鱼,利用它们的光学透明度和对遗传和药物操作的适应性。

2022-06-30

纳米酶调控活性增强大豆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进展

韩鹤友教授团队根据大豆生物固氮酶的结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锰铁纳米酶,构建纳米酶与大豆根瘤菌体系,通过持续调节ROS水平,延长结瘤期、增加根瘤数量,最终提高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能力。

2022-06-18

Molecular Plant:研究揭示活性是单倍体诱导的核心因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响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在

2022-04-29

:抗乏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了一种基于内过氧化铱(III)配合物的新型光活化前药2-O-IrAn,其有效结合了乏氧双光子光敏剂和光活化化疗前药的特性

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