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临床失败,赛诺菲放弃唯一ADC临床项目,肿瘤学战略再遭重大打击
赛诺菲似乎在2022年3月一度领先,与Seagen签署了三款ADC药物合作开发协议。然而,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一个进入临床。
《自然·免疫学》:CAR-巨噬细胞重大升级!浙大团队开发出能杀伤、能保持抗肿瘤极性的第二代CAR-巨噬细胞
研究团队将TIR与CD3ζ整合到一起,构建第二代巨噬细胞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M-CAR),命名为CD3ζ-TIR-CAR。
Nature:利用反向代谢组学发现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毕竟,正是这些分子直接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然而,要确定一个人的微生物组正在制造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典型的代谢组学
Science: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植物保卫细胞中发现一种新型的酸传感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了一种新的酸传感蛋白,这种酸传感蛋白可解决细胞内部的钙储存问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12月15日的Scien
CD:精准肿瘤学进展年终盘点!MSKCC大佬细数有望改变癌症治疗未来的重磅研究!
G12C以外的其它KRAS突变,如G12D、G12V等突变类型,已涌现了一些未来可期的在研新药,今年登上《自然》的一项临床前研究也标志着“泛KRAS抑制剂”不再遥远
Cell子刊:郑啸/郝海平/张学丽/袁勇贵团队揭示Gpr35通过肠-脑轴调节抑郁样行为
该研究揭示了肠道Gpr35对抑郁样行为的调控作用,并揭示了在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中发挥调控作用的代谢物,这可能扩展对抑郁症遗传易感性的治疗方法。
Nature:利用血液循环肿瘤DNA追踪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和生物学特性
美国每年约有8500人被诊断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这种疾病主要影响15至35岁的人群和55岁以上的人群。
Clin Epigenet:慢性偏头痛研究或能揭示降低机体偏头痛频率的特殊遗传学机制
来自昆士兰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慢性偏头痛患者在逐渐停用偏头痛药物后机体偏头痛频率降低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北大肿瘤朱军教授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发文,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望迎来新选择
近日,《柳叶刀•肿瘤学》刊发了一项有关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的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揭示人类颅顶形状背后的复杂遗传学
匹兹堡大学和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影响人类头部形状的基因,并将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该结果有助于解释人类头部形状的多样性,也为研究颅骨疾病(如:颅缝早闭)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潜在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