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及其子刊首次揭示转录偶联修复在细菌DNA损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是,第一项研究发现RNA聚合酶是整个NER复合物组装的支架,也是DNA损伤的主要传感蛋白。
Small: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夏娟教授、李卫昌副研究员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Small(2020 IF=13.281)发表题为“A shape-programmable hierarchical fibrous membrane composite system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patients”的研究论文。
只有睡觉,才能修复DNA损伤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也就是说,有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
淋巴系统或许有助于心脏损伤的修复!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心脏损伤后一种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生长因子的表达或会激活机体的淋巴系统,从而刺激白细胞帮助清除死亡细胞。
Bioactive materials:仿贻贝电活性支架用于糖尿病牙周骨缺损修复
电刺激可直接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状态,因此,电活性支架/水凝胶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医学领域。
Science:组蛋白H3.1在DNA复制期间调节Tonsoku介导的DNA修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组蛋白中最微小的生化变化如何对所有植物和动物中的DNA复制和修复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18日的Science期刊上。
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增加癌症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也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9年将夜班工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但夜班工作究竟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现在仍不清楚。此外,当代年轻人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加班、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主动或被动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常态。熬夜是否如夜班工作一样增加癌症风险?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