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抑癌基因P53是一种主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在癌症中,P53抑制细胞的增殖,以应对各种刺激,包括DNA损伤、营养缺乏、缺氧、过度增殖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
吉林大学研究者们进一步揭示了CLDN6作为乳腺癌症诊断和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
CLDN是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CLDN6是CLDNs家族的一员,包含四个跨膜螺旋和一个COOH末端PDZ结合基序(PBM)。
Nature子刊:揭示突变的TG2酶促进前列腺癌进展和扩散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特定的酶如何在使前列腺癌变得更具侵袭性和更难治疗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他们发现这种在身体的许多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称为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
Dev Cell:厦门大学刘文/欧阳高亮团队揭示JMJD8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含有JmjC结构域的蛋白家族成员JMJD8定位于内质网,通过干扰STING-TBK1的相互作用抑制下游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Sci Transl Med:科学家识别出能克服三阴性乳腺癌对疗法耐受性的新型潜在靶点
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不成熟的自然杀伤性细胞或许存在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机体中,并且可能会促进(并非抑制)这种类型癌症的进展。
《自然·癌症》:在肺部沉睡多年的乳腺癌细胞为何会突然苏醒?科学家发现衰老相关的微环境是关键
他们发现,在年轻小鼠体内,DTCs低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C(PDGF-C),有利于肿瘤细胞在原发灶以外部位存活,但不足以形成临床可见的转移灶;而在老年小鼠或纤维化的肺中
邵志敏教授团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突破:总人群的ORR提升至29.8%
2023年3月27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展的我国首个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伞型”临床试验,公布了终点分析结果。这意味着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精准诊疗方案获得更进一
乳腺癌治疗药物变迁:从化疗到ADC
乳腺癌治疗药物先后经历了从化疗药物到内分泌疗法和靶向药物的升级迭代,随着免疫疗法的进步,目前形成了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体系
复旦大学研究者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治疗乳腺癌新方法
在与癌症相关的妇女死亡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小部分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增强的恶性乳腺癌细胞被报道有助于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被命名为乳腺癌干细胞
Cancer Cell:秦骏/黄海/江军合作揭示抗雄激素治疗诱导基质细胞重编程,促进前列腺癌的去势抵抗
该工作阐释了抗雄治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重塑微环境中CAF细胞,导致抗雄治疗失效。因此靶向CAFs转化或旁分泌机制,结合内分泌抗癌治疗,是具有潜力的CRPC治疗手段,有望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