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转录因子和miRNA在复杂疾病中共调控网络研究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 are key regulators controll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target genes by binding to specific DNA sequences on the promoter of target genes. Both the TFs and miRNAs are reg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they may mutual regulate each other to form feedback loops (FBL), or they regulate the same target gene to form a feed-forward loop (FFL).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hundreds of potential miRNA-mediated feedback and feed-forward loops are available at the genome level.

2014-11-17 课时:34分钟

李光申: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临床经验

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细胞治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其中,充满发展前景干细胞治疗,更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与药厂关注重点。

来自台湾李光申教授以幽默风格介绍了以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临床经验。

小脑萎缩症(Cerebellar Atrophy)全名为「小脑退化性动作协调障碍(Cerebellar Ataxia)」,患者小脑、脑干和脊髓会产生退化性萎缩。疾病特征是因小脑萎缩、小脑功能不良所引起缓慢渐进性共济失调,如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不协调;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等。

在临床上表现除了以小脑症状为主外,也有些患者因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引起其他症状,包括复视、巴金森氏症、肌肉萎缩、四肢感觉异常或肌跃症等。

发病年龄在不同类型小脑萎缩症稍有不同,一般多半在青壮年20至50岁之间。目前并无有效治疗方式。

本演讲将分享对于此类患者,经由静脉输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之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以及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经由规范化生产,成为药物供临床常规使用之经验。

2014-11-18 课时:30分钟

p53独立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与p53肿瘤抑制DNA损伤执行

澳大利亚Walter+Eliza医学研究所Andreas Strasser教授介绍了不依赖于p53DNA损伤所引发凋亡信号通路,这条信号通路与p53相互协调,共同增加肿瘤抑制作用。

2014-11-19 课时:41分钟

Yuji Heike:免疫治疗(治疗癌症sellular位置)

国际癌症中心(NationalCancerCenter)YujiHeike教授则带来了癌症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他认为今后组合疗法是癌症治疗主流方法,并对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PD-1在肺癌中免疫疗法为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他还号召全亚洲能够加入ACTO,共同合作研究。

2014-11-20 课时:33分钟

癌症干细胞表达细胞朊蛋白在大肠癌中应用

中科院动物所陈佺教授介绍了CSCs表面一种新型标记分子PrPc,PrPc在调节CSCsEMT过程中十分重要,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结肠癌转移新型靶标。

2014-11-21 课时:23分钟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应用

课程主要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蛋白质组学相对定量技术--iTRAQ,基于蛋白质组学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几个方面展开。

2014-11-25 课时:94分钟

p63和增强细胞迁移和转移前列腺癌miR-205靶结果损失

Gerry Melino教授介绍了p63和miR-205在细胞迁移和前列腺癌转移中作用,指出实验证明p53突变能够抑制p63及miR-205表达。

2014-11-25 课时:28分钟

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肿瘤发展

来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时玉舫教授分别对一下几个内容做了详细介绍: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研究现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相关技术知识。

2014-11-26 课时:21分钟

DNA氧化在哺乳动物发展全能性

来自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教授分别介绍了: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命运;哺乳动物发展;表达调控在早期和生殖细胞基因沉默和谱系限制;DNA甲基化和基因沉默;DNA甲基化与基因激活等技术知识。

2014-11-27 课时:29分钟

鲍勇:基于健康管理理论慢性病控制战略与策略

鲍勇教授报告指出:

1.我国是慢病病人数量第一大国,慢病已经出现“井喷”式变化,但大多数人还浑然不觉。

2.实施健康管理是边被动疾病治疗为主动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支出、维护健康

3.慢性病控制策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向,采用适宜技术,坚持中西医并重;以危害城乡居民健康主要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为重点;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 慢性病控制模式:基本健康模式——“54321”为导向。“5定”即定首诊机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数量质量和费用、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和费用、服务人群界定;“4付”即政府、保险机构(健康保险)、医疗机构和个人四方付费;“3督”即政府、社会(第三方)、居民进行监督,提倡信任度;“2转”即首诊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双向转诊(分级医疗);“1考”即1年一次考核。

2014-11-28 课时:5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