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精准优治,技术先行——感染性疾病临床精准检测

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原学诊断上的发展非常迅速,疫情防控过程中更是在病原微生物溯源、检测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备受关注。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精准、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是不可或缺的,与实验室研究有所区别,临床检测中更要求敏感度高、结果准确

2021-01-28 课时:117分钟

呼吸消化道疾病类器官模型与再生医学前沿法律问题讨论 空中讲坛

从2020年年初,全球科研工作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会感染如胃肠、肺、心脏、肾脏、肝脏等人类器官。如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腹泻、恶心和腹痛等表现,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者胃肠道出现消化道细胞生理功能障碍所致。也有研究表明,肺作为呼吸道病毒最容易攻击的地方,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伴随的炎症反应,继而爆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类器官属于三维(3D)细胞培养物,能够包含其来源组织的一些关键生理特性,从而提供一个高度生理相关系统,其构建的疾病模型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诸如新冠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肿瘤疾病的研究,为发现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更高效的研究途径,同时,也加速了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为探讨类器官技术在呼吸消化疾病研究方面的应用,以及再生医学前沿法律问题,生物谷特与天九再生医学共同主办“呼吸消化道疾病类器官模型与再生医学前沿法律问题讨论”空中讲坛,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探讨类器官技术在呼吸消化疾病方面的前沿成果以及再生医学前沿法律问题。

2022-04-19 课时:136分钟

“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空中讲坛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靶向,在时间轴上的优势是其能够改变药物释放速率,包括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及对于药物的缓释或控释作用;从空间轴上来说,其能够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在某些靶器官组织蓄积。 众所周知,靶向治疗具有高效、低毒、作用精准、治疗个体化等特点,使得“精确打击”癌细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尽管靶向药物治疗近年发展迅速,但在人体复杂的体内环境中,靶向药物载体仍面临巨大挑战,如:随着血液流动运输,载体药物的去向并不是靶向分子高表达的地方,而是血流丰富的地方,例如肝脏、肾脏等;此外,血液环境因素时刻变化,比如pH、血流速度、温度、离子浓度、激素水平等变化,都会影响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从而影响靶向与治疗效果;药物载体在进入人体疾病组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过多层组织细胞,这些进入屏障对于药物载体来说,几乎是重重“难关”,因而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物药性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成功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构建,特别是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是解决药物在非疾病病理部位产生不必要积累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该技术当前仍面临着很多技术难点与待突破的壁垒,亟需更多研究推进。 2022年4月22日,由生物谷与默克联合推出空中讲坛——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聚焦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的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分享。

2022-04-25 课时:88分钟

“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治疗的研究”空中讲坛

B细胞和T细胞的发现被称为现代免疫学起点,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成功构成人体强大的免疫功能。其中,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一种,是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产生免疫效应。 与此同时,作为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的B细胞,除具有强大的抵御人体入侵外敌功能之外,其形态功能的异常,也会引起多种疾病,如B细胞肿瘤,自身免疫疾病,Ⅰ型糖尿病等。在神经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疾病中发挥致病性抗体分泌、抗原提呈和免疫调控等作用。也有研究表明,B细胞在肿瘤部位的浸润可能同时发挥抗肿瘤和促肿瘤的双重功能,这取决于肿瘤微环境(TEM)组成和B细胞表型以及其产生的抗体。 本期由生物谷携手安迪一起召开主题为“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治疗的研究”的空中讲坛将于5月26日召开,将邀请B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围绕B细胞的发育、B细胞相关疾病、B细胞相关疾病治疗等热点话题,展开前沿研究技术和成果的精彩报告分享。

2022-05-31 课时:121分钟

“大咖说CE | 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与防控” 空中讲坛

传染病是对全球卫生和经济的巨大挑战,对一系列传染病致病因子进行鉴别诊断,是对传染性疾病疫情防御和精准诊疗工作的前提。从发现感染因子、进行临床治疗到探索更佳的治愈方法的过程中,基因分析工具在协助医卫人员进行精准诊疗、助力科研人员完成研究旅程的每一步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毛细管电泳就是这样的工具,通过其金标准Sanger测序工作流程和片段分析方法对于基因组学助力临床防治、携手共“愈”至关重要。 本次「CE平台临床应用系列网络研讨会」,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毛细管电泳平台进行HBV/HCV/HIV/HPV等传染病检测,以实现更高效的筛查与精准的风险分层,希望为临床医生、实验室和医学检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07-08 课时:86分钟

多重免疫组化学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在人类疾病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不断更新迭代的先进技术来实现人类疾病的认知以及相关治疗。 我国有上亿脑神经疾病患者,由于脑神经收到损伤或者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自闭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脑中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此外,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多重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在一张组织切片上进行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技术,主要利用不同标记物标记的抗体识别组织切片上的靶蛋白,再通过不用的实验平台或者专业仪器实现图像的采集与分析。由于获得的生物学信息众多,不仅可以对组织细胞原位靶标类别、组分、表达量等信息进行分析,还可以研究各靶标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信息, mIHC 技术在脑神经科学、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及肿瘤发生发展等研究中均能发挥重要。 12月13日,生物谷联合Bio-Techne召开空中讲坛——《多重免疫组化学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邀请致力于神经科学、肿瘤等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及相关技术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前的研究进展,相信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起到启发作用。

2022-12-14 课时:67分钟

微生物组学新方法与免疫代谢疾病研究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体肠道本身的功能,还通过调控人的免疫系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影响人的健康。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生物谷携手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推出“微生物组学新方法与免疫代谢疾病研究”空中讲坛,邀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聚焦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为大家分享最新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

2022-12-14 课时:51分钟

干细胞的疾病治疗(神经系统)

2023-03-05 课时:10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