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破理论的极限-光学活体显微技术及其应用

1665年,随着第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问世,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从此开启了细胞,组织,器官等的研究。然而,光学显微系统的分辨率被限制,无法对更小的生物分子和结构进行观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一直是科学家们梦想和追求的目标。虽然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实现了纳米级的分辨率,但以上这些技术存在对样品破坏性较大,只能观测表面等缺点,并不适合生物样品,特别是活体样品的观测。近年来,光子学、生物医学和显微成像技术等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发展,一系列适合生物样品成像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对于生物系统新结构和新功能的探索中。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图像分析软件种类繁多,然而传统技术面临最大的障碍就是主观性和低重复性。传统图像分割流程可能会导致不达标的实验结果,并且需要大量的手动操作,会受到人为错误的影响。 基于此景,生物谷携手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论坛。关注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处理最新研究进展、未来发展方向和成果转换的同时,也将聚焦徕卡最新的Aivia平台,以此推动高质量的生物图像分析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使用及持续发展。

2021-07-20 课时:74分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教授在线讲解“环RNA种类和功能”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编码RNA 的调控机制被揭示,其中常见的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小干涉RNA、miRNA、cirRNA以及长链非编码RNA。miRNA也广泛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器官形成等生物学过程。miRNAs和lncRNAs还直接调控DNA损伤反应过程的细胞进展,miRNAs参与了细胞对DNA损伤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DNA损伤感知,损伤信号转到,受损DNA修复,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和诱导细胞凋亡。 非编码RNA,尤其是microRNA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展,它们对稳定和维持一些细胞类型的基因表型特征十分重要。本次线上直播将围绕非编码RNA调控机理, 技术方法以及与疾病关系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非编码RNA研究成果与经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转化医学及合作。

2021-08-25 课时:37分钟

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峰会前会之单细胞技术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从单个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又是怎样生长、成熟,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的?这一直是发育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很大的谜团。由于技术和方法的制约,这个谜团过去一直无法解开。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利用常规的测序技术,但无法将关键信息从繁多的结果中有效提取出,而单细胞测序技术是以单个细胞为单位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其中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研究多种动物中的发育过程。如今,单细胞测序技术结合计算生物学,已经可以描绘单个受精卵逐步发育分化的详细转录图谱,为人类解开受精卵发育分化之谜照亮了一线曙光。

2021-09-09 课时:112分钟

使用Nanopore技术从头组装药用植物地黄基因组

中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对药用植物的使用、栽培历史悠久,测序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药用植物的研究,加速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向微观分子水平的转变。

2021-09-23 课时:46分钟

单细胞蛋白组技术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 1.单细胞功能蛋白组学技术背景介绍 2.细胞多功能指数PSI:重要的评价标尺 3.细胞治疗开发案例分享 4.软件及数据分析简介

2021-09-28 课时:45分钟

外泌体技术与生物学功能专题论坛

近年来,外泌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功能学特征在肿瘤等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和诊治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精准医疗产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而备受瞩目。尤其是牛奶外泌体..

2021-10-14 课时:107分钟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在免疫生物学的应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非常分散、各自为政的守卫大军。这数十亿分工明确的特殊细胞在不停地运动,守护着人体的安全,由于技术和方法的制约,要确定哪些细胞..

2021-12-14 课时:47分钟

“临床质谱技术的应用”空中讲坛

近年来,质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材料、医药研发、临床检测等各领域,加速了我国各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更是助力了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 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所需检测样品量少、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等显著优势,当下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包括微生物的临床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 质谱分析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不仅使得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得以实现,还使得乳腺疾病、肺、肝、肾、喉、结肠、卵巢、胰腺、膀胱等部位的癌变病症特异蛋白增加或减少的检验变得“可量化”。此外,质谱技术还主要应用于临床分子生物诊断中,如慢性疾病早期预警及其预后评估等。 那么,当下质谱分析技术临床应用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将来有可能应用于哪些疾病研究领域?本期由生物谷携手安捷伦于 2022 年 4 月 19 日 14:00-15:30 共同举办的“临床质谱技术的应用”空中讲坛,将带你去探索答案!

2022-04-20 课时:55分钟

“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空中讲坛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靶向,在时间轴上的优势是其能够改变药物释放速率,包括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及对于药物的缓释或控释作用;从空间轴上来说,其能够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在某些靶器官组织蓄积。 众所周知,靶向治疗具有高效、低毒、作用精准、治疗个体化等特点,使得“精确打击”癌细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尽管靶向药物治疗近年发展迅速,但在人体复杂的体内环境中,靶向药物载体仍面临巨大挑战,如:随着血液流动运输,载体药物的去向并不是靶向分子高表达的地方,而是血流丰富的地方,例如肝脏、肾脏等;此外,血液环境因素时刻变化,比如pH、血流速度、温度、离子浓度、激素水平等变化,都会影响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从而影响靶向与治疗效果;药物载体在进入人体疾病组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过多层组织细胞,这些进入屏障对于药物载体来说,几乎是重重“难关”,因而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物药性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成功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构建,特别是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是解决药物在非疾病病理部位产生不必要积累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该技术当前仍面临着很多技术难点与待突破的壁垒,亟需更多研究推进。 2022年4月22日,由生物谷与默克联合推出空中讲坛——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聚焦靶向药物载体设计与开发新技术的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分享。

2022-04-25 课时:88分钟

“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 空中讲坛

目前,基于iPSCs类器官技术已成功培养出大量具有部分关键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类组织器官,如肾脏、肝脏、肺、肠、大脑、前列腺、胰腺和视网膜等。类器官(Organoids)则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在各大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潜力,包括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细胞疗法、器官移植等方面。 为综合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构建、鉴定、应用等内容,生物谷联合赛默飞开展干细胞系列空中讲坛,第一期“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共析时下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和成果。

2022-08-26 课时:4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