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从中国式健康体检到健康管理系统服务平台
来自慈铭健康体检集团的胡波董事长,其报告《从中国式健康体检到健康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指出:健康管理大趋势是系统整合,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咨询、策划推广、招商引资、人才支持、运营管理、创新技术、客流导入、品牌建设等。
POCT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审评基本要求
POCT类体外诊断试剂涉及产品的类别主要包括注册申报的二、三类,在技术审评过程中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常规的生化免疫属于二类,传染病、毒品属于三类。二类三类产品的审评要求差别很大。进口的所有POCT产品都会在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进行技术审评,国产的POCT二类产品在省食药监做技术审评,三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安娟娟同时提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将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以及在注册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的产品编写指南,已完成自测血糖监测系统,即将完成HIV临床POCT产品指南。
生物突发事件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已知动物病毒近4000种,其中约95%未被认知;细菌约100万种,只有约2000种进行过鉴定(占 0.2%)。可人工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不到 0.1%。因此,生物突发事件时,分子检测与诊断十分重要。快速特异的分子检测主要包括基因和抗原检测,将介绍病原微生物核酸分离纯化技术、扩增技术、检测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
葛明华:肿瘤生物样本库整体建设--问题与思考
肿瘤生物样本库是肿瘤转化研究的基石。建设前要落实管理人员,然后紧跟国内外肿瘤领域的发展制定肿瘤生物样本库中长期规划。另外,肿瘤生物样本库建设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一项工程,建设单位领导一开始应在专职人员、场地、资金等方面有充分的投入。
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对于单位肿瘤学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前提是肿瘤样本库建设要高质量的实施,其核心是长期有效保存样本的分子信息,并准确记录其附加信息(包括患者信息、随访信息、样本分子检测信息等)。肿瘤生物样本库建成后能够通过国内、国际专家认证,最好能通过各种质量认证(例如17025等)。
肿瘤生物样本库是一个服务机构,其服务内容包括最初级的原始样本(包括肿瘤冷冻组织、正常冷冻组织、石蜡切片、血清、血浆、白细胞层等),大分子提取和质控,实验数据等。有条件的还开展肿瘤样本库相关研究和咨询、培训工作等。
吕有勇:生物样本质量是肿瘤基因组和个体化诊疗研究的基石
现代肿瘤研究是以规范化诊治的多中心临床队列建立为基础,以获得高质量肿瘤样本和系统临床随访资料为核心。 这二项已成为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达成共识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许多大型医疗科研机构已开展了一些关于生物样本采集和临床数据库建立的工作。但是,这些生物样本采集工作基本上是科研人员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和专业化的规范运行。
为了健康领域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和推动我国“组学及系统生物学” 整合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这一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在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不同层面上,将具体研究工作与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和高危人群研究队列建立、生物资源采集、储存和使用进行有机整合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组成国际化的高效务实的科学技术管理协调委员会和专业化工作小组包括:临床与病理、生物样本标准化、知情同意与伦理、样本使用审核监督。加强国家层面重大项目(科技支撑、863、973和重大科学计划)间的协调,以研究计划实施中依赖于生物样本的研究项目为基础,逐步推动国家生物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
一支CST 最佳抗体是如何炼成的?
以一个兔单克隆抗体 Vimentin (D21H3) XP® Rabbit mAb #5741“千里挑一”的故事为例,讲述CST 抗体的构思、开发、生产和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
Alan Russell:讲人体的再生
Alan Russell研究的是再生医学 - 以一种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疾病与损伤,以一种方式向人体发送信号诱导其进行自我修复。
新一代全人源抗体技术及一体化抗体研发平台
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第一个阶段中,鼠源单克隆抗体是用老鼠制备的普通单克隆抗体药物,但它毒副作用明显,常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大大制约了其在临床实验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而在全球的单克隆抗体市场,第四个阶段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人体结合性最好,也是最安全和有效的单克隆抗体。
如今我国的单克隆抗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西安以及武汉等产业化基地,而单克隆抗体也发展到了第四代,我国已经上市的十几个单抗药物多为鼠源性,正在研究中的多为嵌合或者人源化单抗,而全人源单抗还没有。而在全球的单克隆抗体市场,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基本上所以有关抗体的制药技术都被欧美国家垄断,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备受掣肘。目前,睿智化学生物制药团队与欧洲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以转基因小鼠为基础的全人源抗体技术,技术开发进展顺利,已在测试阶段。将拥有此项技术的使用和产品开发权。此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将极大促进国内全人源抗体的开发和产业化。
抗体纯化工艺开发
中国的单克隆抗体产业高速发展,对于质量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虽然抗体纯化的平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具体的纯化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难题,其中聚体的去除在单克隆抗体生产的纯化工艺是非常关键的。阳离子交换层析则是去除聚体及其它与工艺和产品相关杂质的重要手段。
我们利用了QbD(质量源于设计)的原理,开发了阳离子交换层析去除聚体的工艺。首先对多种层析填料进行了筛选以确定适合的填料,然后对pH和电导的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关键的工艺参数,并就这些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聚体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进而完成了设计空间。最后进行了工艺放大,并在三批连续生产中实现了>99%的纯度,证实了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学习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化体细胞治疗的质控
2011年卫生部发布了97号令,有关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它是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而完成的。新版药品GMP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
体细胞的制备与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制药有什么关系?因为体外进行细胞培养(未经培养的血细胞、骨髓细胞不在内),就要使用培养基、细胞因子等,需要GMP净化间,需要有标准操作程序(SOP)和产品的质控,这些和制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经过培养的细胞可能被活化、或改变性质和功能,因此,终产品需要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学习药品GMP对于体细胞制剂的质控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底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卫办科教涵1177号"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已叫停未经卫生部和SFDA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这也是我国开展体细胞临床研究的良好开端。体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仅仅是开始,问题较多,但其发展潜力很大,尤其在肿瘤,传染病,以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相信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携手,加速科学的体细胞临床研究,一定会造福于百姓,并走到国际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