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近200物种探索癌症发病奥秘,发现癌症死亡率与饮食有关,肉食性动物风险最高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动物会得癌症。但是不同的物种之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说裸鼹鼠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几乎不会得癌症(然后还超级抗衰老)。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抗癌?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它们的抗癌秘诀,然后学上一学?近期,蒙彼利埃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191种动物的疾病数据,发现动物因癌症死亡的风险与物种的体型和寿命

2022-01-08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长春新碱有助于物种脑老化的自噬功能下降

自噬功能下降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在许多组织中,这种胞质内降解途径的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自噬诱导可以缓解许多生物的衰老,包括小鼠。自噬是神经元的重要保护途径,衰老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1-12-17

Nature:首次证实了佩托悖论---癌症发病率并不与物种的大小和寿命必然相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计算、安全与社会设计中心研究员Carlo Maley与国际同行一起探讨了佩托悖论的最新意义,并强调了科学在整个生命树上对癌症的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ncer risk across mammals”。

2021-12-31

牛肝菌目物种从褐腐到共生的创新进化史研究获进展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叶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错综复杂的菌丝网络。作为有机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植物的共生伙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转移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供微生物利用。研究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在碳源、氮源获取和有机质降解方面的异同,将有助于认识生态系

2021-12-15

亚科鱼类基因编辑配子“借腹生殖”研究获进展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成体雄性性腺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一类生殖干细胞。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SCT)技术,有可能实现跨个体甚至是跨物种的“借腹生殖”,也就是利用个体(或物种)B产生

2021-10-25

提升卒中急救意识,“分秒Bi争,全家行”界设计发布会在沪举行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2018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149.49/10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3%。因此,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2021-10-28

STTT: SARS-CoV-2可通过细胞途径穿过血脑屏障

据报道,SARS-CoV-2具有入侵人类和模型动物大脑的能力。然而,SARS-CoV-2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血脑屏障(BBB)尚不清楚。

2021-09-25

Cell:揭示线虫代记忆转移新机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Coleen Murphy及其研究团队发现,遇到铜绿假单胞菌的线虫可以帮助其同伴避免危险,并鉴定出这一机制的关键部分。

2021-09-11

研究发现植物种子铁含量关键基因

 9月4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晁代印研究组题为NPF transporters in synaptic-like vesicles control delivery of iron and copper to see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鉴定到植物中铁运输关键基因NA

2021-09-07

离子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团队,与耶鲁大学教授Menachem Elimelech研究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在水合离子跨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Dehydration during Ion Tr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