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抗癌能力高低竟在食谱!科学家跨近200物种探索癌症发病奥秘,发现癌症死亡率与饮食有关,肉食性动物风险**

  1. 癌症

来源:代丝雨 2022-01-08 10:45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动物会得癌症。但是不同的物种之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说裸鼹鼠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几乎不会得癌症(然后还超级抗衰老)。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抗癌?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它们的抗癌秘诀,然后学上一学?近期,蒙彼利埃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191种动物的疾病数据,发现动物因癌症死亡的风险与物种的体型和寿命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动物会得癌症。

但是不同的物种之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说裸鼹鼠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几乎不会得癌症(然后还超级抗衰老)。

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抗癌?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它们的抗癌秘诀,然后学上一学?

近期,蒙彼利埃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191种动物的疾病数据,发现动物因癌症死亡的风险与物种的体型和寿命关系不大,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饮食成分。肉食动物,尤其是以哺乳动物为食的物种,面临着最高的癌症相关死亡率。

看来,物种的抗癌能力是写在食谱里了。

我们都知道,癌症可以说是一种基因病,起源于特定基因的突变。其实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基因突变是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中,总会有突变发生并不断积累,当突变使得细胞突破细胞周期的限制,不受控地生长和增殖时,癌症就发生了。

而每次细分裂都有产生突变的风险,按照这个道理,体型更大(细胞数更多)、寿命更长(积累突变的时间更长)的个体是更容易患上癌症的。

没错,从数据上来看,高个儿就是拥有更高的癌症风险(悲)[2],年龄增长也的确是最主要的致癌风险之一。

但是啊,这个“规律”在单独的个体中成立,跨物种就完全对不上了。

比如说,人类的细胞是小鼠的1000倍,寿命是小鼠的30多倍,按照上面的理论,人类应该远比小鼠更容易患癌,但实际情况是人类和小鼠的癌症风险其实没啥大区别;而鲸鱼要比人类巨大得多得多得多,但是人类的癌症发病率要远高于鲸鱼。

在物种水平上,癌症发病似乎与生物体的细胞数量是无关的。这就是著名的Peto悖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种假设是更大体型或更长寿的物种,在进化的时候获得了天然的癌症防御机制。当然这都是猜测啦,不过我们如果能够找到那些具有独门抗癌秘籍的物种,并跟着学几招,岂不是美得很。

今天要说的这项研究,研究者们通过来自动物园和水族馆的动物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了来自191个哺乳动物物种中110148只动物的信息,计算了各物种的癌症死亡风险(CMR)和癌症死亡的累计发生率(ICM)。

首先要说,物种之间的CMR差异真的很大,有的物种抗癌能力高超,CMR为0%,而最容易患癌的是蓬尾袋鼬(Dasyuroides byrnei),CMR高达57.14%。有41个物种(21.5%)的CMR超过了10%,可以认为癌症是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令人意外的是,偶蹄目动物的CMR普遍比较低,要知道偶蹄目中体型很大的动物还是很多的。

那么,难道是因为……它们吃素?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已知的致癌风险因素;食肉动物位于食物链的顶端,致癌化合物会沿食物链积累;而吃生肉,也让个体更容易暴露于致癌的病原体。

看来,食谱内容和抗癌能力之间必有关联。

研究者又进一步分析了各物种的食谱,得出了有趣的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细分捕食对象就俩,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而食用鱼类、爬行动物或鸟类等与癌症风险无关。

捕食对象为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由此来看,致癌化合物沿食物链积累的影响恐怕不大,致癌病原体通过捕食在哺乳动物之间的传播占比更高。

另外,由于研究对象是被人类圈养的动物,它们的癌症风险也可能与圈养条件下比较少的运动和不太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有关。

那么Peto悖论是否还成立呢?

从分析结果来看,体重和物种预期寿命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体重翻倍,癌症风险仅相对降低2.8-2.9%,寿命翻倍,癌症风险相对增加24.7-25.2%。总的来说,体重对跨物种CMR的偏决定系数为0.78%,寿命为2.94%——简而言之,影响不大。(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