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线粒体TCA酶入调控多能性的全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在《自然-通讯》

2022-12-15

无掩模光学投影制备图案化银/聚苯胺-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近年来,以聚苯胺(PANI)为代表的导电聚合物,因低成本、高稳定性和可调谐性能而引起关注。PANI/贵金属复合材料是PANI研究的重要分支,通过将导电聚合物PANI的特性与银纳米颗粒

2022-12-09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杨素荣等发现睡眠时相转换的新团和环路机制

研究结果揭示了RMTg GABA能神经元抑制REM睡眠的必要性及其控制REM睡眠转换的神经通路,丰富和发展了REM睡眠调控的神经网络机制。如果采用声、光、电等非侵入性手段对此类神经元及其不同的神经通路

2022-12-12

Science子刊:潘永诚/金鹏/唐北沙建立神经元内包涵体病首个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研究通过建立NIID患者来源的hNPCs细胞模型和全身性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GGC重复异常扩展的NOTCH2NLC基因编码产生多种毒性蛋白

2022-12-01

《转化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外周血单个细胞生物标志物!

正是基于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基于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模型。

2022-12-06

马英新/刘映霞团队合作开发新冠病毒衣壳蛋白比率荧光免疫分析新方法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Si-FITC NPs的新型比率荧光探针,结合荧光法ELISA,提高了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检测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2022-08-25

上海交大房静远团队:具梭杆菌是如何诱导结直肠癌的?在肠癌的诊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上升为全球第三[1,2],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CRC也不例外,在环境因素中,肠道微生物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危险因素[3]。

2022-11-22

Nature子刊:科学家将血浆小体表观遗传标记用于结直肠癌诊断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癌症,患者死亡率高,肿瘤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常规的检查方法如肠镜和组织活检是侵入性的,过程痛苦且存在风险。

2022-11-08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大脑处理奖赏和厌恶的伏隔平行环路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英杰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伏隔核两条平行环路分别调控奖赏和厌恶行为。

2022-10-27

Nature:揭示线粒体DNA如何进入人类的细胞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4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人的线粒体中的一些遗传密码会插入到人类的细胞核DNA中,这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视角。

2022-10-18